左右分枝结构配置的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 左右分枝 构和谐 可别度领先 义结构紧密 法象似性 出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十五对与VO和OV语言相关的语法参项组配的深层动因以及这些组配的合理性及其句法代价,同时也对另外七组与VO和OV语序无关的语法组配做了阐释。研究表明,VO和OV是语言最重要的一组"基因",宾语的语法位置决定了该语言其他大部分从属成分的位置;结构和谐原则、高可别度领先原则、高生命度领先原则、语义结构紧密原则以及句法象似性原则等对相关或不相关语法组配起了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语言的线性特征及分枝方向的和谐因素也导致了一些难以避免的结构问题,某些歧义结构是这些问题的表现之一。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fifteen of the deep reason with VO and OV language grammar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rationality and syntactic cost, also mad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grammar group with the other seven group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VO and OV langu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VO and OV are a group of "ge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object syntax position determines the language of most other subordinate component position;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of harmony, not high degree of high degree of life leading principle, leading principle,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semantic syntactic iconicity on related or not related to grammar group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linear harmonious facto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rection of bifurcation language also leads to some unavoidable structural problems, some ambiguous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H0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立鑫;对一些普遍语序现象的功能解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喜霞;;联想构词: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成模式[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正光;“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义反复”的非范畴化理论解释[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3 张世才;维吾尔语语序刍议[J];语言与翻译;1999年02期
4 侯友兰,徐阳春;“V_1着V_1着……V_2……”句式语法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5 刘正光;;宾语隐形时的语义与语用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6 牛保义;英汉语附加疑问句语法化比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张 威,周昌乐;汉语语篇理解中元指代消解初步[J];软件学报;2002年04期
8 屈正林;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及其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刘光明;;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2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10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2 金晶炫;汉语“动结式”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轩;“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陈佳宏;与否定项无标记关联的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勇;古尊宿语录疑问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晓雷;领悟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瓒辉;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9 张会娟;连谓结构中动词的数量及其排列顺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志军;先秦汉语双宾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3 周祯祥;事实命题、价值命题、规范命题及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吴为善;论汉语后置单音节的粘附性[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5 曾常红,陈嘉嘉;“应该_1”与“应该_2”的句法语义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梁晓波;情态的多维研究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王振来;论能愿动词的语义类别[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战子;;从语气、情态到评价[J];外语研究;2005年06期
9 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10 齐沪扬,朱敏;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选择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和平;;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和句法初探[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2 彭利贞;;论“应该”的情态与体的互动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6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鲁晓雁;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陈嘉嘉;“应该”的多视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坤;距离象似动因与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艳芳;“会”的历史演变考察[D];广西大学;2006年
5 倪菊华;现代汉语“要”的情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3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