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参照框架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8-02-26 19:17

  本文关键词: 空间认知 主观性 视角 参照框架 空间描述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主观性"在语言研究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空间语言的主观性常常被忽视。本文认为,空间语言是说话人对物体空间关系识解的符号象征,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说话人对空间关系的识解和参照框架的使用分不开。在空间认知过程中,说话人的识解方式影响到空间参照框架的选择和话语形式,同时,参照框架本身具有的主、客观性特征也隐含在空间描述中。
[Abstract]:Subjectivit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language research, but the subjectivity of spatial language is often ignor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patial language is a symbolic symbol of th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relations of objects. The subjectivity of spatial descri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the use of the frame of re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spatial cognition, the manner of the speaker's interpretation influences the choice of the spatial frame of reference and the form of discours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eatures of the reference frame itself are also implied in the spatial descrip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间概念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YBWX08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瑾;;语言主观性的哲学考察[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4 文旭,匡芳涛;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赵秀凤;董静萍;;视角的选取与指称语的选择[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6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7 方经民;汉语“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视和客视——兼与游顺钊先生讨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铸剑;;合法婚姻[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4年06期

2 朱宝信,肖新生;简论主体性与主观性的三个区别[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3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4 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赵秀凤;;过去完成时在意识流语篇中的空间构建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7 王玉j;实践性、客观性、主观性与主体性[J];人文杂志;1993年01期

8 赵秀凤;;叙事语篇中视角交汇的认知解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沈家煊;英汉对比语法三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10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照康,蔡永宁,臧益民;关于心阻抗图检测方法的新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4年01期

2 蔡肖兵;;对物理学之几何化发展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3 杨俊峰;;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4 ;书刊评介[J];力学进展;1988年03期

5 张世君;《红楼梦》空间叙事的分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于艳红;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7 郭晨子;;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上海戏剧;2009年05期

8 王昀;;叙事语篇连贯性的象似性视角研究[J];作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海东;谢小玲;;在欧拉描述下用数值流形法分析结构大变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复合系统ESREn协调发展衡量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许芳;李春江;杨庆生;;含血管生物软组织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邹学忠;黄健;赵小祥;;DEM数据的获取方法[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5 许相莉;张利彪;于哲舟;周春光;;基于商空间粒度计算的图像检索[A];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邵华;徐国彬;高日;;张拉整体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谢新宇;谢康和;潘秋元;;饱和土体大变形固结理论的若干问题[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高峗;侯媛彬;;连续量决策表的完备化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杜明芳;范同顺;苏玮;李红星;;基于矩阵论的智能建筑集成系统多维空间描述[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秀昌;吴月明;;空间与物质描述下应变硬化模量的测量与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北 李伟;鑫诺二号直播卫星常识[N];电子报;2006年

2 曹霁阳;好简历得30秒内打动用人单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珊珊;数字化让城市管理变得敏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育;基于演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年

2 许雪琦;分布式智能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赵运基;基于视觉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秀梅;文本阅读中空间情境模型距离因素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峥;变化光照条件下人脸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郭昊;描述逻辑在空间推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4 常德海;基于Skyline的虚拟校园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童幺华;一维有限变形固结控制方程的解析解探讨[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久丽;氮气直流辉光放电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运动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7 张强;挖掘机器人规划控制方法与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肖杰伟;主动机器视觉运动目标跟踪定位和场景理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赵彩虹;基于形状特征的非规则平面碎片复原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10 苏立强;空间联机分析系统实现及其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9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39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