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行动为基础的语言观及其对语言学习机制的诠释:一个有关语言习得、理解以及生成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8-03-06 01:14

  本文选题:具身认知 切入点:心理模拟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具身认知语言学认为,感知动觉系统对于语言习得、理解以及生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语言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和动作之间连接的神经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动作控制的认知模型如何解释语言现象,即神经网络的海扁学习(Hebbian Learning)能支持言语产出和行为控制之间的关联;最后,阐释了行动为基础的语言观如何诠释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机制;针对外语教学与实践,文章建议从建立心理模拟入手,利用动觉系统指导心理模拟良性循环,并伴随手势语加强学习效果。
[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ics holds that the perceptual kinesthetic system is useful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on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action and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action. Then it introduces how the cognitive model of action control can explain the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neural network hebbian learning can supp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output and behavior control, and finally explains how the action based language view interpre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iming 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start with psychological simulation, use kinesthesia system to guide the good circle of psychological simul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with s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BYY07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编号:DBA120179) 冶金工程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基金(项目编号:YJ2012-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尚国文;;语言理解的感知基础[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2 官群;;具身认知观对语言理解的新诠释——心理模拟: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3 雷卿;;语言表征的感知基础——心智哲学视角[J];现代外语;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群;;心理语言学新进展——兼论对外语教育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2 张海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2期

3 晋小涵;;语言研究的新发展——从生物语言学到神经语言学的嬗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官群;;中文数量语义更多为上的空间动觉一致性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5期

5 杨国栋;;英汉视译理解策略与英语快速阅读技巧的认知相关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许先文;;语言具身认知原理及英语理解的心理模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齐振海;高波;;第三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语言神经模拟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8 周倩;;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9 官群;;英语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孙宁;;认知过程的格式塔感知基础[J];考试周刊;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伯邑;具身心智相态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莹;NHBA和B2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晋小涵;现代汉语实据性的认知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吴国榕;基于神经影像的多尺度动态有向连接理论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林梅;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高中生英汉否定句理解过程中的知觉表征特点[D];河南大学;2010年

2 魏佳;物体图片与对应中文名称隐含空间位置表征的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琳;具身视域下:重量与重要性的双向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胡杨;饮酒影响共情的脑机制:来自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证据[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慧;外界评价在手势模仿中对脑激活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方霞;表情效价和竖直方位知觉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倩;小学英语教学的具身策略初探[D];江南大学;2013年

8 张毅;感觉距离、触摸需要对产品评价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常晶晶;情绪具身观:来自ERP和fMRI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曾明;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曰国;;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三:语言、媒介载体与技术[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2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徐盛桓;;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4期

4 尚国文;;语言理解的感知基础[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5 钱冠连;语言功能不完备原则的启示[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6 雷卿;;基于心理模型的隐喻理解[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7 梁瑞清;;再论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徐盛桓;陈香兰;;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9 吴松初;;意向性的语言转述[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10 王瑞明,莫雷,李莹;知识表征的新观点——知觉符号理论[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腾;;隐喻生成及解读的认知语用学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曹道根;理解反语:反语交际、反语生成和反语的理解[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3 曹悦;;从认知语境看言语交际中谎言的生成和理解[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刘甜;;一首“周截棍”的“双杰伦”——试论口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梅;许延令;;概念整合理论与二语习得[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庄晓玲;;转喻与语言非范畴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罗岚;提高民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王琦;态度和动机:谈外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9 刘亚飞;谈第二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10 姚彩萍;成人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情感障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沈秋凤;丁峻;;具身视域下情绪启动对隐喻理解影响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希涛;;西班牙语母语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t釽]、[t釽~h]的感知与产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珉;关于“政治”的一个理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华宗德(发自德国);百年努力 任重道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宝音陶格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蒙古语熟语[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娜;外交语篇中语用模糊的生成与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刘江华;夸张及其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张玉环;论译者的主体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雪洁;口译中的理解与记忆[D];四川大学;2005年

5 肖科见;典故词语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芳;长期记忆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彭彩红;留学生汉语叙事语篇零形回指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谭艳萍;从认知负荷模式看译前准备对提高口译质量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宿哲骞;有关隐喻性网络词语理解与应用的差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2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2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