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van Dijk的多学科语境理论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10 13:54

  本文选题:van 切入点:Dijk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的语言学理论通常将语境视为客观的、静态的。van Dijk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了两本专著,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多学科的语境理论。van Dijk把语境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动态的心理模型,认为语境不是客观的社会情景,而是话语参与者对社会情景的以社会为基础的主观表征,并指出语境模型是话语、交际情景和社会之间丧失的连接。这一语境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其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对于语言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解读了他的跨学科语境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了其产生背景以及对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语境研究的未来趋势。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 theory usually regards context as objective. The static. Van Dijk published two monographs in 2008 and 200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gn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ystematic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text theory. Van Dijk defines context as a special dynamic psychological model, and considers that context is not an objective social situation. It is discourse participants' subj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situations based on socie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extual model is discourse. The lost 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and society. This contextual theory successfully explains many problems that other theories cannot explai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re concepts of his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theory, and analyzes its background and contribution to linguistic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e future trend of contextual research is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优势学科代码201101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荣;;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梅;;范戴克的语境思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辛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J];外语研究;2007年06期

4 吕公礼,关志坤;跨学科视域中的统一语境论[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5 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6 徐赳赳;van Dijk的话语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7 施旭;冯·戴伊克的话语理论及其最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8 林大津;;言语交际当代语境观:主客体与静动态的新思考[J];当代修辞学;2012年01期

9 周淑萍;;当代语境研究的发展趋向[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许力生;;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英莎;;从语境因素看就职演说的语言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董燕;;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家乐福声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杨学敏;;“互文”=无限释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周娟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看委婉语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任园园;;英语中的句法歧义分析与歧义排除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林易;;浅淡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张亚楠;;英文求职信的文体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李恒霞;;用语域偏离理论分析北大学生答日本记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赵德全;宁志敏;;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陈璇;;语境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提示功能探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玲玲;英语政治新闻中意识形态的批评语篇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广瑜;文化语境与高中英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静;奥巴马演说词反复的顺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莉;动态语境分析阅读模式的一项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冰;CALL环境下情境性视频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效用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闫璐;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明;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董涵宜;语境理论在研究生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绅;;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史及其研究领域(上)[J];国外语言学;1987年03期

2 刘鸿绅;;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史及其研究领域(下)[J];国外语言学;1987年04期

3 钱敏汝;;戴伊克的话语宏观结构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8年02期

4 钱敏汝;;戴伊克的话语宏观结构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8年03期

5 韩彩英;关于语境问题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6 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吕公礼;论语用的信息本质[J];外语学刊;2004年01期

8 吕公礼,关志坤;跨学科视域中的统一语境论[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9 谢应光;;认知语言学的回归语境化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金娟;《口语话语分析的进展》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果;;从语境理论看高考阅读理解词义推测题的命题设计[J];考试周刊;2010年10期

2 彭文钊;语境及语境对意境的构建与阐释[J];中国俄语教学;2000年04期

3 陈进;论作为文化的语境和语境中的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王经益,姜福莲;语境与听力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04年04期

5 陈晓燕;;语境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何春梅;;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7期

7 施慧英;;语境在语篇解读中的功能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方;段成;;合作原则对各语境中语言交际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魏琛;;语境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田华静;;语境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四川省营山县骆市中学校 肖爱华;浅议语境教学观[N];学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德勤;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建华;基于语境理论的学生猜词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清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颖姝;基于海姆斯语境理论模式的俄语网络语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吴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夏红利;语境理论视角下经济文本的翻译[D];兰州大学;2013年

7 李玉玲;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代振宇;语境理论与多媒体语法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强;语境与理解[D];东华大学;2004年

10 饶梅芳;从语境理论的视角看《雷雨》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