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再论汉语动结式的补语小句理论分析——兼与谢都全、郭应可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3-11 07:51

  本文选题:结果补语小句 切入点:动结式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就"汉语结果结构的小句分析评述及其新模式"一文中提到的汉语动结式补语小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原文在解读结果补语小句理论的时候存在一些误解。小句分析法认为补语小句主语和主句动词没有题元关系,只和小句谓语有主谓关系。这种分析不但不存在过度生成,相反解释力更强,并且不用为各类动结式特设不同解释,并把动结式及物性结构、不及物性结构和把字句统一起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verb-resultant complement clauses mentioned in "A comment on the Clause Analysis of Chinese resultant structures and its New model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riginal text is interpreting the theory of resultant complement clauses. Clause analysis holds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of complement clause and the verb of subject. This kind of analysis not only has no excessive production, but also has stronger explanatory power, and does not need to make special interpretation for all kinds of movement-resultant forms, and combines the movement-resultant and transitive structures, which are inferior to the transitive structures and unifies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婧;;汉语带宾语动结式的认知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唐一萍;;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的构式语法观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黄晓雪;;宿松方言中句末带“Ob”的祈使句[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4 覃东生;;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冯利华;;《庚道集》中“定”的语法化等级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郭辉;;淮北方言的“拜”字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衍军;;《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J];方言;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罗建邦;;从三个平面看“V有”和“V了”之差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敏;;应用DCG文法分析汉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苏丹;动结式的多义现象及其句法语义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园;留学生习得动结式“V见”、“V到”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薛李;动结式“V穿”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辰而;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曹敏;汉语动结式句法及语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洁;现代汉语动结式语义的认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汪小雪;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动结式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江洁;“迂回移位”理论下汉语动结式的结构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方亚;致使义动结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7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7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