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冠擦音的发音部位
本文选题:舌冠 切入点:擦音 出处:《民族语文》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舌冠擦音[s]、[s]、[∫]的发音部位问题。考察舌面位置和腭位表明,不同语言中使用相同国际音标的擦音,其主动发音部位和被动发音部位并不完全相同。在描写中需要同时兼顾主被动发音部位,而不能只侧重主动发音部位。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mainly discuss the phonetic position of tongue crown erasure [s], [s], [鈪. The location of tongue and palatine shows that the sam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sign i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active and passive pronunciation parts are not identical. In the description, the active and passive pronunciation par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simultaneously, and the active pronunciation parts should not only be emphasize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01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亮亮;;溧阳内部方言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王艳华;;《韵表》浊上变去情况研究——词汇扩散理论的又一力证[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3 张洁;;温州方言词“显”的语法·语义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严菡波;;中新派无锡方言单字声调对比[J];才智;2010年31期
5 刘子瑜;;《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研究——兼论反复问句历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J];长江学术;2011年03期
6 黄亮;;《太霞新奏》用韵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的上、去声[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宋益丹;;虞西话“大”字异读现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9 张伟芳;;常州方言匣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10 金丽藻;;赵元任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远杰;定语标记“的”的隐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琴;泗洪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美庄;《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林一鸣;《字学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思儒;交谈中的语言与性别—差异,,权势及和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萃俊;流行语识读在诸暨方言中的代际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法强;中古入声在方言中的舒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晓晴;《T3音奇字》初探[D];浙江大学;2010年
7 処敏佳;《越谚》方言字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朱婷婷;吴江方言语音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9 张丽娜;无锡方言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欧文艳;沈宠绥音韵学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4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0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