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有标并列词语考察——对汉语“意合”特征的重新审视
本文选题:汉语并列词语 切入点:有标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现有关于汉语"意合"特征的研究看,对复句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对句子其他层次的研究则不多。本文通过对汉语并列词语并列标记必有情形和汉语并列词语并列标记句法分布特征的考察,可以看出汉语的"意合"在并列词语中不具有普遍性。所谓"意合",主要表现在汉语复句的分句相互联结时较少用连接词,是否渗透到汉语句法结构的各个层面,是值得怀疑的;所谓重意合,只是汉语相对英语而言的一种句法倾向,而不能片面夸大汉语的"意合"特征。
[Abstract]:From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taxis in Chinese, the study of complex sentences is quite adequat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other levels of sentenc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juxtaposed words and Chinese juxtaposition marke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arataxis in Chinese is not universal in the juxtaposition. The so-called paratax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clauses of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s are les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whether they permeate into all levels of the Chinese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so-called emphasis on parataxis is only a syntactic tendency of Chinese relative to English, rather than exaggerating the parataxis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词汇语用研究”(项目编号:D11YY18) 浙江工商大学高教研究项目“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gy113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志平;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2 李丛禾;;英语连词AND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劲秋;;《世说新语》及刘注限定范围副词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黄德玉;“没有Vp以前”句式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谭汝为;;关于汉语能力教学的八个理论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宋辉;;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谈英语法律文本汉译的逻辑外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6 祝清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如动词”问题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传军;;类固定短语与《现代汉语词典》收条[J];辞书研究;2011年02期
8 孙静芳;;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看英汉谚语的句法对比[J];大家;2012年08期
9 谢莉;;英语长句翻译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10 陆刚;;英汉语特点及其翻译[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4 黄生太;《红楼梦》拟声词及其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许凤才;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4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小静;四大南戏语气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海霞;欧美留学生汉语持续体标记“着”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晓;《红楼梦》形容词重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瑜;现代汉语复叠类小夸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明;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媛;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中的离合词问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丛禾;关联推导中的程序性意义探析[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岩;;谈会话含义的理解和应用[J];理论界;2008年12期
2 余雄娟;;翻译等值理论再思考[J];才智;2010年15期
3 周玉科;;浅谈人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熊俊;;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等值的相对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慧芳;;同素同义单双音形容词同义关系的相对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6 曾昭艳;;小议翻译“忠实”标准的相对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颖;;从同构的相对性看唐诗文化意象的误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谢商成;浅论认识模糊性的相对性[J];怀化学院学报;1990年05期
9 蔡晓斌;李新;;中国女性言语风格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关琳;;翻译等值理论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希杰;;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马刚;;浅谈语言对比中TC的实质及其分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晓荣;;翻译协调论的哲学基础——兼谈中国当代哲学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项秀珍;;论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真顺;打造你的演说魅力[N];经理日报;2006年
2 南开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教授 陈洪;经典汉语:正在遭遇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立文;《围城》话语结构中汉英意合与形合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炯;汉语相对性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春梅;[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陈业俊;索绪尔语言哲学与相对主义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解春红;论语言的性别差异[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6 秦建华;语性理论与典籍翻译[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淑娥;语言中时间参照体系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赵娅琴;性别语言典型及其在交际中的体现[D];西南大学;2007年
9 曹悦;顺应—关联模式下言语礼貌探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赵光;现代汉语敬辞、谦辞、客气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0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