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语言转向的归宿
本文选题:话语 切入点:话语分析 出处:《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起源于哲学领域的语言转向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话语分析在各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转向在本质上是转向话语分析,受语言转向的影响,各学科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和原则来分析相关议题,使话语分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语言转向背景下,话语分析的方法灵活多样,被众多学科所采纳,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Abstract]:The linguistic shift,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searc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brings new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o the related field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paradigm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iscourse analy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nguage turn is essentially a turn to discourse analysis, and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urn, each discipline adopts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relevant iss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nguage turning, discourse analysis is flexible and diverse, adopted by many disciplines, and has an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视新闻话语的跨学科研究”(12YJAZH03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称语的认知分析”(10L1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申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J];国外文学;2004年02期
3 刘安军;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话语——叙事行为的“用名”与文化身份的权力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凌建侯;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话语”(слово)[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1期
5 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J];学海;2006年04期
6 黄兴涛;;“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7年02期
7 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2 黄文艺;法哲学解说[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3 刘柏威;;пол(пол-,полу-)的语言哲学维度[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4 苏晓军;;《复活节翅膀》的认知符号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5 董敏;语篇分析的宏观社会符号观——符号学和功能语言学视角[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6 谭颖沁;;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性——巴赫金研究概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8 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J];学海;2006年04期
9 凌逾;;女性主义叙事学及其中国本土化推进[J];学术研究;2006年11期
10 凌建侯;巴赫金话语理论中的语言学思想[J];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杰;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与文学观念[D];山东大学;2006年
3 詹全旺;话语理解中词义的语用调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6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黎兰;布尔加科夫的创作与文学传统——论《大师和玛格丽特》文体与风格特征[D];四川大学;2003年
3 肖腊梅;莫瑞森小说文本世界中的对话性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航赞;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D];山西大学;2004年
5 王振军;论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态势[D];郑州大学;2005年
6 刘静;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会霞;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艾懿;电影文本的语用文体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贤;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创作女性主义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雪梅;话语与记忆:河南人形象的建构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洪晓楠;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与话语重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杨曾宪;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5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一九二○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J];历史研究;2004年05期
6 彭刚;;叙事、虚构与历史——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型[J];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7 黄兴涛;;“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7年02期
8 邵迎生;话语心理学的发生及基本视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10 张一平;;结构与解构——从索绪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llen F.Prince;徐赳赳;;话语分析:语言能力研究的一部分[J];当代语言学;1993年03期
2 熊沐清;话语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构想[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白德铭;;论话题与话题框架的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4 唐小松;话语分析在外贸函电或谈判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6 武建国,谢洪;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新成果——Fairclough《分析话语》评介[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7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8 刘韵;;语境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石晶;;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10 孟小莉;;试评“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J];文学教育(上);2010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顾曰国;话语、权力与话语剖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5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陈嘉映;日常语言与哲学[N];文汇报;2004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9 毛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汉语篇章 关注研究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7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莉华;从话语过程的角度看口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马辉;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能力对交替口译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董素蓉;隐喻的语篇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e,
本文编号:162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2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