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研究中的“转向”
本文选题:中国翻译研究 切入点:语言学转向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翻译研究中出现过两次显著的转向: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学转向,及始于20世纪末的文化转向。语言学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学科化"与"科学化"的需求,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经验性、零散性不足的克服;文化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跨学科"与"拓展"的需求,是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微观性、静态性局限的超越。语言学转向的实质是学科化,文化转向的实质是学科融合,二者都是中国翻译研究在不同阶段所必需经历的过程。
[Abstract]:There have been two significant tur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linguistic turn, which began in 1980s, and the cultural turn, which began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linguistic turn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subjectiv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i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and fragmentation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cultural turn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expanding" i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it is the microcosmic aspec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linguistic schools. The essence of the linguistic turn is subjectivization, whil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al turn is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both of which are the necessary process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XYY002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J005Z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方赋;;关于翻译研究及其各种“转向”——蒙娜·贝克访谈录[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2 郭著章;中国译学状况回顾与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包振南;开拓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介绍卡特福德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4 谭载喜,Eugene A.Nida;论翻译学的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5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胡学文;论等值翻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刘芳佳;张景华;;从译者主体性看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9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蒋薇;对外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解释性编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姣;从翻译伦理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哲学元理论探讨[J];黑河学刊;2010年11期
2 赵祥云;;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研究范式的嬗变[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曾文雄;;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4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刍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王世媛;;“文化转向”对我国译学建设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0年14期
6 王恩科;;“文化转向”:视角转换还是视角拓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周兵;;新文化史与历史学的“文化转向”[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8 陈小莺;;试析文化翻译与翻译现代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贾延玲;;翻译学“文化转向”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年03期
10 李富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清永;;中国翻译研究的借鉴与创造[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汪美芳;;关于福柯的权力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之思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国山;;第三次语言学转向?——评杰罗德·卡茨的意义形而上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雅杰;;无理性的游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逻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蕾蕾;;翻译《文化地理学手册》,理解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陈玉林;;“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王洪涛;;“社会翻译学”的名与实——兼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王裕宁;;关系逻辑的哲学意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佛教的般若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麻天祥;阐释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N];学习时报;2001年
3 葛守义;五寨县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忻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王永华 徐德荣;衡阳由“送”文化转向“种”文化[N];湖南日报;2006年
5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8 荣跃明;当代文学的“文化转向”[N];文汇报;2006年
9 彭亚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文化转向及其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2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肖莉;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6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曹鑫;从文化转向角度论习语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徐玮;跨文化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5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习芝;翻译中归化、异化之时代内涵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王晓慧;英汉互译中的文化缺损及补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焦文超;意识形态与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0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