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公众话语权探析
本文选题:网络流行语 切入点:公众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我国舆情的重要表征,是公众话语权的一种实现方式。网络流行语彰显了民众的个性和自由意识,传达了网民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判断和评价,是公众主动争取话语权的结果。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引用,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并促成事件的解决,可以看出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一定的尊重。网络流行语在缺乏监督的网络空间中产生,必然会有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成分,公众在使用网络流行语表达话语权时还需谨慎。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opular language of network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ublic opinion, is a way to achieve public discourse. The popular network shows people's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consciousness, to convey the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of users of social public events, the public is active for the right to speak. The popular language of network by traditional media quoted concer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o resolve the incident, we can see that the public discourse has been a certain respect. The network buzzwords in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in cyberspace, there must be some unethical points to the public in the use of network popular language expression of the right words need to be cautious.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USRP11135)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萍;;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新闻前哨;2010年04期
2 周琼;;李玫瑾和她的“带刺玫瑰”:博客能否赢回警察话语权[J];人民公安;2008年07期
3 彭东梅;;网络话语权是否真正实现[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6期
4 惠波;;论19世纪法国美术沙龙批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史加辉;朱超;于海洋;;农民媒体话语权的实现——以吉林市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为例[J];当代电视;2011年01期
6 王清杰;;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胡宇杰;;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符号建构与话语对抗——以“被”字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8 金德才;;人与公共艺术[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9 马华峰;胡南丁;;网络流行语与精神病患者语言特征之比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10 张筠;;流行语的文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廷华;;“中国式民主”要有自己的民主话语权——关于民主话语权问题的几点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张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话语权的提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8 侯志勇;;《贝尼托·切莱诺》中人物的语言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洪瑾;;公众需求导向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任旭帆;;发展低碳经济莫忘标准话语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席玮雄;QFII争夺股市“话语权”[N];金融时报;2006年
2 陈晓晟;中华英才网面临外资吞并 国外招聘巨头意在市场话语权[N];通信信息报;2008年
3 山东省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充;积极掌握价格话语权[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李可;中国需求拉动原材料“涨声一片”[N];中国贸易报;2006年
5 于斐;让企业亮出市场话语权[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先昭 本报通讯员 张军;说事室,让村民重拾“话语权”[N];新华日报;2006年
7 陈静;液晶三巨头重组方案初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郑勇军;借指数抢占世界话语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丽娜;港股轻越三万一 内地资金“话语权”凸现[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记者 相晓冬;本土软件企业共谋标准话语权[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伟;资本话语权"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王菡薇;方法与对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淑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黄晓钟;中国媒介话语秩序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7年
7 何丹;认知公正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夙瑾;大众传媒与农民话语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马新莉;“新民间”话语场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明华;论博客话语权的缺失[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俊;解析“木子美”式网络女性私人写作[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周睿;《南方周末》人物专访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6 夏丹;网络聊天中的话语权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谦;当《古兰经》遇到“自由女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祥;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吴胜;电视民生新闻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西娇;试析网络新媒体中的农民工形象[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