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方言的“子尾”研究
本文选题:晋东南方言 切入点:子尾 出处:《语文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晋东南17个县、市的方言为研究对象,对晋东南方言"子尾"的语音特征、结构类型、语义特征、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作用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
[Abstract]:Taking dialect of 17 counties and cities in southeast Shan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phonetic features, structural types, semantic features, grammatical functions, grammatical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dialect.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历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8BYY013)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资助项目“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项目编号:200920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沈慧云;;晋城方言的“子尾”变调[J];语文研究;1983年04期
2 吴继章;魏县方言的“子”尾词[J];语文研究;2002年03期
3 陈卫恒;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4 周政;;陕南平利方言的“子”尾词[J];语文研究;2007年03期
5 吴建生;万荣方言的“子”尾[J];语文研究;1997年02期
6 辛菊;翼城方言“子”尾的特点[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楚爱英;;安阳方言中的名词后缀“[·t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3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杨海蓉;;白河仓上方言的词汇和语法[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文娟;;镇安云镇方言中的“子”尾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慎;;晋语“圪”研究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刘义青,张艳梅;深泽方言重叠式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张世方;;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9 王应龙;;乾县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孙立新;;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平遥尹村话单字声调的实验分析[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苏岚;;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曹冬雪;;“-子”称谓词的特点[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贾珈;蔡莲红;李明;张帅;;汉语普通话与沈阳方言转换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暨国际语音语言处理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个”[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丹;桂南平话古入声字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白静茹;大同方言的入声[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衍军;泗水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建伟;现代汉语儿尾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宪超;现代汉语中声音象征意义的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旭玲;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影疑母的演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史素芬;山西武乡方言的虚词“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杨剑桥;“尖团音”辨释[J];辞书研究;1999年04期
4 温端政;太原方言词汇[J];方言;1981年04期
5 侯精一;;长治方言记略[J];方言;1983年04期
6 汪平;;苏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格式[J];方言;1983年04期
7 贺巍;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1984年04期
8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9 李荣;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J];方言;1985年02期
10 侯精一;温端政;田希诚;;山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李巧兰;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长治方言中的使感结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有点(儿)+A”格式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陈永莉;;形式动词后带宾语的多角度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钱秀琴;;甘肃民乐方言的“子”尾词[J];学理论;2009年06期
4 李春艳;;“协同类”兼语式句法、语义、特征[J];语文学刊;2011年08期
5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6 高山;谭红;;论“吃了一+‘量词’+骨头”结构中动词与后接名词的语义关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华滢;;形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形容词的选择关系[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8 陈金香;;程度副词语义、句法、语用研究[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9 方武;;议论文疑义辨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平;潘接林;韩疆;颜永红;;口语障碍者的语音特征分析与变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刘静敏;;略论亲昵称谓的结构类型和选择制约[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5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毕玉德;程兰涛;;韩国语动词语义分类树的推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丽萍;从多义短语入手讲授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层次分析[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洪宇;当机器听懂了我们的声音[N];辽宁日报;2008年
3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4 皖西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方友根;普通话的语调美[N];安徽日报;2003年
5 钱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测试员综合素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郑娜;闽南方言:闽南文化之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燕海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辅音分析讲究 调音方式、发声类型和气流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金中;“多/少+N”结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淑艳;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4 王淑良;安化羊角塘方言被动句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5 王璐;二十一世纪英汉新词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焦蕊;双重否定祈使句“别不X”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向柠;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曾晓进;固定结构“不一定”的立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过国娇;《红楼梦》(前80回)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惠静;及物性的典型效应[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