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
本文选题:叠加 切入点:强化 出处:《中国语文》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叠加强化的方式主要有四类:并存式、累积式、框架式、糅合式;基本类型包括增强型、兼顾型、补充型、分述型四种;其后果分别表现为:配合义融合的词汇化、格式义定型的构式化、浮现义形成的整合化、功能义弱化的附缀化等四个方面。叠加强化的类型、方式与后果之间是依次关联、互为因果的。
[Abstract]:There are four main ways of superposition and reinforcement: coexistence, accumulation, frame, blending; basic types include enhanced, balanced, supplementary, and classified; their consequences are as follows: lexicalization of synonymy. The formalization of formative mea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merging meaning, and the attachment of weakening functional meaning. The types of superposition and reinforcement, the way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related in turn and cause and effect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YY048)“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的成果之一 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S30402)”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卫宁;宋元明时期叠加式判断句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马清华;强程度标记的叠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灿龙;;说“VP 之前”与“没(有)VP 之前”[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2 刘丹青,刘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J];方言;2005年02期
3 马清华;强程度标记的叠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静;“很”、“非常”和“十分”的不对称及其原因[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静;“很”的语法化过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7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8 马清华;;关联标记的结构控制作用[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9 王慧菊;《诗经》中的程度副词“既”考察[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10 木仕华;论纳西语动词的语法化[J];民族语文;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晁瑞;《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峰;山东方言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葛新;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岩;关联助词的性质和形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乔玉雪;“祗”、“止”、“只”的历史替换及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王静;绝对程度副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D];河南大学;2004年
6 王磊;《真诰》连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彭晓辉;表时间的“等”字结构及其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占升平;湖南省常宁市方言处置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群;“给”的语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点标记功能[D];山西大学;2005年
10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历时考察[D];延边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月圆;复合词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5年02期
2 张谊生;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J];古汉语研究;1999年01期
3 黄斌;元明口语中的“判断句+‘(的)便是’”结构[J];古汉语研究;2001年01期
4 董秀芳;;古汉语中动名之间“于/於”的功能再认识[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5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白”、“白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石锓;唐以前的AABB式形容词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马清华;强程度标记的叠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光全,禹平;几种动作叠加格式辨析[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9 韩陈其;浅谈“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10 龚常木;也谈语法中的零形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秀菊;;山西晋语区的事态助词“来”“来了”“来来”“来V”[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秋丽;;泉州方言介词“嘞”的语法化及涉及的相关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立林;娄底湘语常用后缀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4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4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