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互联网的汉语认知属性获取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1 15:11

  本文选题:认知属性 切入点:隐喻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认知语义学强调词语的日常感知意义的描写,但传统的人工描写方式存在搜集难度大、主观性过强两大困难。本文基于互联网数据,利用知网收录的51020个名词、27901个动词和12252个形容词自动采集词语的认知属性,得到120多万条原始记录。对这些结果按词类进行详细的频率统计和数据分析,构建了6000多词条的汉语常用词语的认知属性库,尝试了夸张和反讽的自动生成。该研究可应用于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修辞表达、语言教学、词典编纂和机器翻译等领域。
[Abstract]:Cognitive semantics emphasiz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aily perceptual meaning of words, but there are two difficulties in traditional artificial description: collecting difficulty and being too subjective. By using 51020 nouns, 27901 verbs and 12252 adjectives collected by Zhiwang to automatically collect the cognitive attributes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more than 1.2 million original record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detaile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according to parts of speech. In this paper, a cognitive attribute database of more than 6000 entries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words is constructed, and a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hyperbole and irony is attempted. The resear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s of computer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ng rhetoric expression, language teaching, dictionary compilation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YY021)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2M510178)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101065C)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KT2011B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资助
【分类号】:H0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玉祥;俞士汶;;基于实例的隐喻理解与生成[J];计算机科学;2009年03期

2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芸;汉语隐喻识别与解释计算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旭;;副名结构:语言中的新构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毛艳玲;;浅析“X中之/的X”格式的语义语法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董瑶;;浅析“副词+名词”的语义限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6 王小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场词语附注照应指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动物词位派生义项的系统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洁;;试论新词的可接受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9 祁峰;;“副词+名词”结构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张立博;;HSK表人双音名词义项引申情况考察[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匡海波;李斌;王嘉灵;王帅;陈小荷;;汉英词汇隐喻属性的对比分析与互增益技术[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安华林;;关于汉语释义基元词的界定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戴玲真;;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看语义场理论在分类词典编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贾玉祥;俞士汶;;基于词典的名词性隐喻识别[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超;;面向汉韩机器翻译的隐喻研究及隐喻知识库构建设想[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龙华;定义问答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向琦丽;现代汉语名词活用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永飞;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赛;现代汉语动态词义信息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艳艳;非时地名词作状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葛春意;关于人体隐喻词语的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挺;马金山;李生;;基于词汇支配度的汉语依存分析模型[J];软件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车万翔;刘挺;秦兵;李生;;面向依存文法分析的搭配抽取方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力游,熊永红;科技翻译中的逻辑推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胡梅红;也谈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5期

3 贺昌;从符号到隐喻──以《弃妇》为例对现代诗作结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姜玲;语言的隐喻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李庶琦;英汉隐喻互译中的对应问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6 刘耘华;“游戏”与“对话”:隐喻的诠释学[J];国外文学;2001年01期

7 贾志高;隐喻语言理解的语用和心理语言学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黄祖江;作为概念和语言形式的“隐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耿艳梅,阮红梅;也谈隐喻翻译的合成理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英敏;高峰强;;隐喻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意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田浩;;心理学概念的界定:从抽象化到语境化[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宋红岭;;“身体”何谓——身体美学理论探讨之一[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孟维杰;;论心理学隐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蓝越群;;隐喻视角下的习语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迪;李福印;;体验性假说:来自汉语颜色词语的验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黄小熳;;公共知识分子言论对媒介议题属性设置的影响——以王斌余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姚洁;;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英文)[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宗金;;从“灵魂”到“心理”——心理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沛;隐喻: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王东声;动荡的想象与浪漫的隐喻[N];美术报;2002年

3 采访者:杨心一(美国康奈尔大学艺术史博士) 受访者:邱志杰(长征计划策划人);走在长征的隐喻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田北(记者);一段走完的旅行中的两个隐喻[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李森;寻找失去的生活[N];黑龙江日报;2000年

6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葛红兵;2002年的文革叙事[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董强;《昨日之岛》:荡向文学之极[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孙郁;受伤的汉语[N];北京日报;2002年

10 谢有顺;看见比想象更困难[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贺天平;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娟;《国风》中的隐喻运用和《诗集传》中的隐喻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3 许們;《庄子》隐喻、转喻造词的认知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彭玉康;现代汉语通感的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龙帅;英语隐喻的语言学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琳;英汉名动转用的认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李素峰;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丁薇;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鹏;奥基弗绘画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田旭;英汉人体隐喻化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4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44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c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