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结果补语“好”与“完”对述语动词的选择机制
本文选题:“V好” 切入点:“V完”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中,"好"与"完"经常用在动词之后,与动词一起构成动结式,动结式"V好"与"V完"都可表示完结。通过对"V好"与"V完"中的述语动词进行比较研究,将动词分为三组:只能与"好"组合的;只能与"完"组合的;既能与"好"组合,又能与"完"组合的。分析每一组动词所具有的语义特征,总结出"好"与"完"对述语动词的选择机制,并进一步说明同是表完结的动结式"V好"与"V完"之间的细微差别。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good" and "end" are often used after a verb, and together with the verb constitute a verb-resultant, and the verb-resultant "V" and "V-end" can both indicate the e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bs in "V" and "V" is carried out. The verb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y can only be combined with "good"; they can only be combined with "end"; they can be combined with "good" as well as "finish".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good" and "end" verbs is summarized, and the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V" and "V" is further explained.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2 关玲;;普通话“V完”式初探[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说“很+不V”[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费良华;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规范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张健军;;配价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8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甘智林;论汉语兼语句的辨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陶伏平;“谁”非疑问用法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崔健;朴贞姬;;朝日汉空问概念在时间领域中的投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朴正九;;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语法条件及其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杨海明;;被字句中弱施动角色的层级[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7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2 李杰;蕴涵静态义素的动态词考察[D];河南大学;2001年
3 王黎明;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赵淑贤;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6 黄元萃;汉语基本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老是”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秀芬;名动组合的偏正结构的多维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洪岩;英汉情态助动词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韬;;“V好”的语义类型与“好”的语法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萍;动结式“V好”与“V完”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4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4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