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方言族”对本地方言使用和发展的影响——以太原市的个案研究为例
本文选题:非方言族 切入点:普通话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方言族"是指在方言地区出生但获得的第一语言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的群体。这是一种新生的语言获得和应用现象,在大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发展趋势。"非方言族"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普通话的推广、使用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的保护。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探讨"非方言族"的性质、语言状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当地方言使用和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和谐关系进行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探索解决对策,为制订语言规划和政策提供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Abstract]:"Non-dialect family" refers to a group of people born in a dialect area who acquire a first language, not a dialect, but Mandarin. This is a new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n-dialec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This paper, by means of 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discusses the nature, language statu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dial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darin and dialect,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o provide a realistic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H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梅;李江梅;;方言电视节目于民族语言文化生态保护之意义[J];当代文坛;2008年06期
2 张树铮;对“无方言族”的初步观察[J];语文建设;199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苗守艳;;方言电影的语言学分析[J];长城;2009年06期
2 胡蓉;蒋于花;;对怀化市鹤城区中小学学生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袁善来;;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广西语言使用的影响[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董海颖;;试析当前媒介生态下的方言电视传播[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朝晖;;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言生态平衡与发展的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6 茅海燕;试论“无方言族”的形成、特征与作用[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杰;我国方言类电视节目传播生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雷红波;上海青年工作移民的语码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文嫣;深圳特区河南移民的语码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锐;英语“入侵”下的汉语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马璇;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俞虹,金姗姗;直面方言播报主持[J];现代传播;2005年01期
2 曹志耘!100083;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荣花;;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讨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2 屈哨兵;;广州“撑粤语”事件引发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普通话审音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4 夏芸;浅谈普通话推广中的语音矫正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5 杨江华;;新疆方言对普通话影响[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6期
6 贺阳;肖应平;;青藏铁路语言文字使用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1期
7 闫传晖;赵永刚;朱云涛;;浅谈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并存[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7期
8 韩蓉;师范院校普通话推广刍议[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易萍;李昱;;关于普通话现代化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10 蒋红柳;;普通话推广与汉语方言变异[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平;;贺信[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宇明;李开拓;;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上的讲话[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唐发铙;;调整语言政策刍议[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童小娥;;从各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情况看普通话的推广[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向琼;;语言潜、显理论与语言的预测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海涛;;国际语言交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婵;普通话推广难在哪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汪少冲;让普通话融入百姓生活[N];开封日报;2011年
3 李英姿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国语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晨;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蔡虹;普通话推广大潮:方言的挣扎[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于翔 实习生 李峰;“地方普通话”——南腔北调[N];宁夏日报;2005年
7 记者 代建新;普通话推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N];驻马店日报;2007年
8 陈雯;悦耳童音开启“推普周”[N];东莞日报;2009年
9 教育部语信司;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研讨会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魏霖 宋黔云;我省普通话推广从方言突围[N];贵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潮忠;香港回归前后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松涛;语言政策发展与语言保护意识演进[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8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勇;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Jeffrey Chen;中国语言政策和城市语言身份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可;左右摇摆的语言政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薇;美国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向国际推广汉语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富裕鹏;汉语国际传播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周瑶;当代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智红;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孙海娜;我国国家通用语[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芸;欧盟语言政策及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5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4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