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文言虚词“其”的可及性研究
本文选题:其 切入点:可及性 出处:《语言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文章首先将"其"分为作小句主语/主题的"其1"和作句中主谓结构主语/主题的"其2"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并利用各自在篇章中的综合指称距离来判断二者可及性的高低。结论是"其1"和"其2"都是高可及性标示语,但"其1"比"其2"具有更高的可及性。通过对"其1"与现代汉语中的一般代词的可及性比较,发现二者都是高可及性标示语,但相对而言,"其1"具有更高的可及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Qi-1" of the subject / subject of the clause and the "Q2" of the subject / subject of the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in the sentence. By using their comprehensive referential distance in the text to judg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two,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s 1" and "its 2" are both high accessibility marker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ronouns in modern Chinese, it is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are high reachability markers, but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y have higher accessibilit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985二期“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创新基地“信息科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985HUST-13002)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语言的信息结构与信息传递”(200800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宗洁;走出“其”字的误区[J];大学出版;2001年03期
2 付义琴;;时间副词“在”的定位功能[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3 黄智显;说代词“其”、“他”[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4 曾怡华;;新化方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5 王天佑;;连词“与其”词汇化的过程及动因[J];语文研究;2011年02期
6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德金;;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书〉词及其改进建议[J];辞书研究;2012年04期
2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问题[J];汉语学习;2012年06期
3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4 吴锋文;;新时期以来汉语复句基础研究综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巍巍;英汉篇章回指分布特征对比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徐国华;汉韩旁指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6年
3 张月芬;“其”的回指功能及原则[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谊生;;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2 黄智显;说代词“其”、“他”[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3 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_1”[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4 郭志良;;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3期
5 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永昶;“该死”的文言词──阅报随笔[J];语文建设;2000年11期
7 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8 付义琴;赵家栋;;从明代小说中的“正”、“在”看时间副词“正在”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7年03期
9 潘文娱;谈谈“正”“在”和“正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10 张R,
本文编号:1656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5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