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修辞之恶——论奥古斯

发布时间:2018-03-25 05:19

  本文选题:修辞学 切入点:共同体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从高尔吉亚到西塞罗的古典修辞学家都认为修辞学能够运用哲学真理塑造美好的共同体,而奥古斯丁否定了古典修辞学的乐观信念。本文尝试分析奥古斯丁所批评的修辞之恶,以及他对修辞学之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诠释。
[Abstract]:The classical rhetorists from Galgia to Cicero believe that rhetoric can use philosophical truth to shape a beautiful community, while Augustine denies the optimistic belief of classical rhetoric.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hetoric evil criticized by Augustine. And his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rhetoric.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ZJ017] 201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EWY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2 郭洪雷;;小说研究:从叙事学到修辞学——对小说研究理论范式与批评方法修辞学转向的初步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春双;;浅析隐喻、换喻与哲学的内在关系[J];消费导刊;2010年08期

4 郭炎武;罗小娟;;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本体价值[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谭善明;;论古典修辞学与尼采早期的修辞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云;李增;;保罗·德曼的隐喻认识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俞允海;陈玲玲;;中西方修辞研究比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显杰;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陈浩;论修辞哲学的三个层次[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庄威;;在“偶缘性”问题上伽达默尔对胡塞尔符号论的超越[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董立河;历史与想象[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友辉;西塞罗修辞性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傅丹莉;罗曼·雅各布森“语言学诗学观”试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语桐;空—时性书写:影像中镜头措辞的原理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超;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一飞;尼采美学思想新探[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春双;隐喻和换喻问题的哲学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布咏涛;论耶利内克的“反色情文学”写作[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李继伟;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进路[D];湘潭大学;2009年

10 陈静;论尼采与西方后现代诗学:不确定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添;;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比较[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2 高万云;王力的修辞学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孙华;谈谈修辞学的服务功能[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宇文;;《黎运汉修辞·语体·风格论文选》出版[J];修辞学习;2006年03期

5 宗廷虎;;用生命之火点燃中国修辞学的繁荣——纪念吴士文先生诞辰80周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伍铁平;;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J];外语研究;1986年01期

7 杨跃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伯克修辞学研究对比[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军伟;;霍布斯的修辞学方法与公民哲学理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李名方;;略论修辞学的科学化——兼评王希杰修辞思想[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志勇;何斌;;西方新修辞学研究的多元化态势[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学说、学派和学会——关于江苏修辞学的对话[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钟玖英;;谈修辞学“困境论”之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王希杰;;序[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傅云云;;修辞学简述[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荣馨;;重视原创——王希杰学术研究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浩;唐雪凝;;继往开来的《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希杰;何伟棠;郑荣馨;胡开兰;钟玖英;;三一修辞学与三一语言学[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钱定平;“创新链”中的“冷角落”[N];文汇报;2009年

2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4 桂晓风;让我们的母语更加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晓静;唐钺《修辞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陈忱;科普文章中的隐喻[D];同济大学;2005年

4 吴继凤;布斯叙事修辞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秀枝;从西方修辞学角度重新解读韩非子的修辞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慧香;《修辞学发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刘庆伟;《修辞学通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程红;古诗文中列锦格的构成及其修辞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郎佳;谈换喻对隐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1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1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