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

发布时间:2018-03-25 09:23

  本文选题:庭审语篇 切入点:模糊限制语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摘要】:庭审语篇作为一种机构话语,对语境具有高度依赖性。各种语境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庭审参与者经常使用的语用策略,是顺应社交世界(例如庭审规则、权力关系等)及心理世界(例如交际者的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的结果,这些社交、心理因素为庭审语境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提供了合理解释。
[Abstract]:A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courtroom discours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context. All kinds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evitabl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language choice. It is the result of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such as the rules of trial, power relations, etc.) and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f the communicators), which are often us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r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provi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use of hedges in the context of trial.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YJC40016)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W201009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赵秋荣;董元兴;刘惠华;;基于类比语料库的模糊限制语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3 何自然;浅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庞建荣;;模糊限制语研究的渊源、嬗变及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晓纯;;商务信函中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翻译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亚琼;;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国廷;;试论模糊学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碎欧;;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月菊;;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Fuzzy Terms in Business Writing[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秋亚;英语幽默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宇;英语面试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江媛;二语习得论文英语摘要中遁言使用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媛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秋荣,刘心全,杜小平;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冯茵;周榕;;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调查与分析——基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2期

3 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周红;;英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5 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陈治安,文旭;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7 韩庆玲;模糊修辞学研究综述[J];修辞学习;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圆媛;;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赵爱莉;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3 曾瑜薇;;模糊限制语和中界语语用倾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4 刘丹霞;;朦胧的语言艺术——看模糊限制语的礼貌功能[J];考试周刊;2008年16期

5 赵书艳;;汉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3期

6 姚俊;作为范畴变动语的模糊限制语——英汉对比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张爱红;;广告语中的模糊限制语[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5期

8 邵严毅;试论模糊限制语在政治演说中的语用功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冯青;于建平;;中外学者科技论文中模糊限制语应用情况实证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李绍芳;;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邵严毅;蓄意歧义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金凤;“评价—顺应”视角的读者定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淑玲;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佰鸿;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鲁俊丰;新闻写作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杨;日汉新闻语体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娟;基于关联论的外交模糊限制语的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娟;英汉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传宏;语境顺应视角下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天绮;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芦俊燕;语言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毓隽;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静姝;《杨澜访谈录》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2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2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