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一种平衡义程广泛性和义面突出性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03 04:31

  本文选题:乐观原则 切入点:论元结构 出处:《当代语言学》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用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乐观心理原则,来说明"救火、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一类看似逻辑乖谬的表达的结构形成和语义理解机制。文章以"救"为主要的讨论对象,首先调查"救"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方式,刻画"救"的概念结构、语义范围(义程)和语义侧面(义面),说明"救"的受事论元和原因论元作宾语跟"救"的两个义面(援助、使免于)的对应关系;揭示乐观原则是"救"的广泛的义程与突出的义面之间的平衡机制,人们用它来消解"救"可以带受事宾语和原因宾语所造成的歧解。最后,把这种歧义消解机制推广到"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一类组合上。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optimistic psychological principle that exists in human society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 formation and semantic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of seemingly logical perverse expressions such as "fighting fire, curing illness, recovering fatigue and cleaning".Taking "rescue" as the main object of discussion, 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argument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realization of "rescue" in modern and ancient Chinese, and depicts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rescue".Semantic scope (semantic path) and semantic side (semantic side), explain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rgument of "salvation" and the argument of reason as object and the two semantic planes (aid, exemption) of "salvation";It i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istic principle is the balance mechanism between the extensive semantic process of "saving" and the prominent meaning plane, and it is used to dispel the disambiguation caused by the object and the object of reason.Finally, the ambiguity resolution mechanism is extend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curing disease, recovering fatigue and cleani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毓林;;名词代表动词短语和代词所指的波动[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胡寒婕;;用“标记理论”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吴娴;;“好容易”与“好不容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熊艳萍;;标记理论在旅游英语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楠;周振峰;;方位词“里“”外”的对称与不对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栋;盛玉麒;;汉语否定极项(NPI)自动抽取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10 徐宁;;甲骨文的结构对称性初探[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3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03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