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复制框架视角下翻译对现代汉语发展变化的影响——以被动语态为例
本文选题:编码复制框架理论 切入点:现代汉语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基于编码复制框架理论,借助历时双语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考察20世纪前半叶被动语态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的历时发展,研究翻译在现代汉语发展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上,翻译汉语中含"被"的被动语态呈降低趋势;而原创汉语中,却先升高,后降低。(2)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量减少欧化成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复制了译文的处理方式,造成了汉语的欧化。(3)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ding replication framework,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passive voi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original Chinese, and studies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odern Chinese with the help of bilingual parallel corpus and analogy corpu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It is found that in general, the passive voice with "be" in the translated Chinese tends to decrease, while in the original Chinese, it rises first, then decreases. (2)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tries to reduce the Europeanization component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custom;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e writer has copied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translation to a great extent, resulting in the Europeanization of Chines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odern Chines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翻译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11YJC740154) 北京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英译汉翻译作品的语言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生翻译教学模式探索”(CUGYCXK1016)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克非;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2 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德新;;沈尹默新诗浅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韩仪;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凌叔华女性观发展轨迹探寻[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4 杨联芬;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晓光;中国文化演变中的三种形态及其人文意义[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6 冯晓黎;;《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的成功与不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解植永;;《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高宪礼;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兼论翻译中思维模式的移植与转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谭云明;浅谈报纸副刊与现代文学的整合[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小荣;佛经传译与散文文体的得名——以词源学为中心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永华;汉语思维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调查[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4 赵淑贤;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6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魏存茂;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厦门大学;2001年
8 俞晨玮;英汉指示代词的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曹路漫;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和意义的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洪琳;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评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加晓昕;;现代汉语单音色彩词的类别探讨[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4 王宇衡;;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耿国锋;;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6 孙福婷;;“找”字的语法化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7 金瓯;;从语言的发展分析校园流行语现象[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申芳;;现代汉语体貌的相关问题述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9 马婷婷;;关于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倩;;现代汉语减量范畴的构建[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耕耘 见习记者 韩晓玲;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报;2000年
2 章红雨;《现代汉语小语典》配多媒体光盘扩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许嘉璐;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译成现代汉语[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稷;瘦身版“现汉”新装上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张颖;现代汉语课程: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廖翊;李锐:“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金寅;现代汉语中辅音能否自成音节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0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