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A不B”格式的表义类型与构式化等级
本文选题:“不A不B”格式 切入点:全量范围 出处:《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文章认为,宏观上,认为决定"不A不B"格式不同用法的关键是变量A与B之间的意义关系,表示全量范围的并列式是其基本类型,A与B之间是同类非同义词语;当A、B间的语义关系突破这个范围时,就变成偏正式;当A、B之间是同义词语,就变成复指式;当A、B之间是反义关系,就变成对立式,后者又因感情色彩的不同分为适中类、不适类。微观上,同类"不A不B"格式在不同语境中用法的不同源于构式化程度不同,构式化程度高的"不A不B"格式特征为主观化、隐喻化、消极表义化。
[Abstract]:The author holds that, macroscopically, the key to the different usage of "not A not B" format is the mea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 A and B, and the juxtaposition to indicate the total quantity range is that the basic type, "A" and "B", are non-synonyms of the same kind;Whe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HB breaks through this range, it becomes partial formality; when AFB is a synonym, it becomes a compound signifier; and when AFB is an antonym, it becomes an opposites, the latter being divided into moderate categori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emotional color.Discomfort.Microscopically, the different usage of the same kind of "A / B" format in different contexts originates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Bu A" format with high degree of construction are subjective, metaphorical and negativ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范围范畴研究”(10YJA740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卫中;“非A不B”与“不X不Y”格式的比较[J];汉语学习;2002年03期
2 王树瑛;汉语“不A不B”格式的结构关系及语义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罗耀华;连锁型“不A不B”格式的认知模式[J];南都学坛;2002年01期
4 邢福义;;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3期
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6 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7 朱军;;构式“独立性”的成因[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蔡振生;“不A不B”结构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沈云佳;论《呼兰河传》中的ABB式色彩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寿永明;“不……不……”格式的语法意义[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王树瑛;汉语“不A不B”格式的结构关系及语义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4 郭攀;“非A不B”句型的出现及其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李勇忠;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董秀英;不A不B"格式的类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9 储泽祥;曹跃香;;固化的“用来”及其相关的句法格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10 李玉宝;汉语中“不…不…”的几种构成形式及语义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履祥;;词典对同义词中细微义别的处理[J];辞书研究;1984年06期
2 周荐;;同义词语聚合应否语法属性一致[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祁尚书;离合词的特点、语用和仿造[J];阅读与写作;2002年07期
4 杜文华,安志伟;网络行业用语中的同义词语[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孟凯;;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以动词性语素“顾”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6 张生汉;;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时空观念[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7 田惠刚;;双语体同义词语的探索及其教学实践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1期
8 贾广瑞;;“洗澡”等并列式复合词的动宾化倾向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9 米万锁;试论《左传》中同义词语对现代化汉语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10 邓弈秋;;谈异字面反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蒋雪;;现代汉语连动式复合词释义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小川;;动趋结构对现代汉语位移句句型生成的制约[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4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徐来;网络方言对汉语破坏还是更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刘德谦;休闲探索(一):汉语中的“休闲”语义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李轶;情感类同义词素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晋小涵;现代汉语实据性的认知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2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1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