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及物系统看中美贸易摩擦新闻报道的概念功能

发布时间:2018-04-09 12:41

  本文选题:及物系统 切入点:系统功能语法 出处:《重庆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韩礼德的所提出的及物系统,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已经被语言学家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从一开始的理论探索,到后期的应用分析,及物系统打破了传统语法对于及物性的定义,从语义层面上探讨语言的概念功能。在早期的研究中,及物性系统多被文学体裁分析。随着理论体系的逐渐成熟,及物性分析研究方向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近年来,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达,新闻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也开始进入语言学研究者的视野。 当下,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发,我国政府和各领域专家学者都在积极的探索应对措施。其中,以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为主的学者尝试在WTO贸易框架下,建立应对机制。然而,在语言学研究者看来,双方媒体对于这些事件的相关报道,也推动着整个事态的发展。对于双方新闻语篇的分析报道,不仅可以为语言学理论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助于剖析新闻报道背后的意图,以期至我方于不败之地。 上本文着眼于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相关新闻语篇,以及物系统为工具,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结合描述和解释,,对样本语篇中的及物过程和其他相关要素进行探讨分析。文章首先引入了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及物系统。随后,通过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及物过程,探索影响及物性在该类语篇中分布的因素。 作者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能够增强对于新闻语篇的理解能力,挖掘和辨别语篇中隐含的用意。此外,作者也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中受益,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自如的面对各种时事体裁。
[Abstract]:Halliday's transitivity system, as an important tool of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linguists in linguistic research.From the first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o the later application analysis, transitive system breaks the 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transitivity,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ual functions of language from the semantic level.In the early studies, the system of transitivity was often analyzed by literary genres.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began to expand to other field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ew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current affairs and receive information.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news discourse and transitivity has also come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researchers.With the frequen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ur government and experts in various field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countermeasures.Among them, economists and political scientists mainly try to establish a response mechanis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WTO trade.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researchers, the media reports on these incident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ituation.The analysis and reporting of both news discourses ca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theory, but also help to analyze the intention behind the news reports so that we can be invincib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de friction-related news discours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system as a tool,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combined with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o explore the transitivity process and other relevant elements in the sample discourse.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ransitivity system further.Then, by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the transitivity process in the text, we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nd distribute the transitivity in this kind of text.The author hopes that by reading this article, reader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ews texts and to discover and identify the implied meanings in the texts.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hopes that journalists can benefit from this and be more comfortable with all kinds of current affairs in their future work.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2;H314;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芳;;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2 周正平;;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J];大视野;2008年07期

3 陈意德;及物性理论与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春玲;贺江兵;;以批评语言学的视角看作格与新闻语篇[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5 刘旺余;;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张婷;;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7 张春艳;;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袁媛;;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9 孟斌;;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看莎朗斯通的话语及纽约时报对她的评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赵萱;;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萍;;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纽约时报》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报道的个案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迪;王贤文;;美籍华裔科学家在中美科学合作中的作用:以纳米技术领域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虞和平;;论清末民初中美商会的互访和合作[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4 李红梅;;英语新闻语篇的对比批评性分析:个案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晓先;;中美服务贸易纠纷引发的对策思考[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6 周舟;;国际谈判中的议题联系因素——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例的研究[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7 纪托;;中美家庭道德比较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赵志刚;;Ⅰ类新药中美创新对比[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广告语篇的对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徐勇;;中美快递产业对比分析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道格;中美回暖应避免评“谁先低头”[N];国防时报;2010年

2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刘卫华;中美法律交流在汉举行[N];湖北日报;2010年

3 江伟 剑飞 王颖;中美省州旅游局长会议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10年

4 夏军;中美再度探讨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楠;中美会晤:不能“灭火”就“压火”[N];国际商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中美因素提振 亚欧股市普涨[N];证券时报;2010年

7 陈虎;中美军队力量投放能力有何差异[N];国防时报;2010年

8 记者 江青 供稿;中美食品药品法律会议明年6月在京召开[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9 记者 王_g;中国减少美债对中美都有好处[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10 记者 李新民;中美四方协议开启清洁能源合作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理敏;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D];山东大学;2013年

2 胡华芳;《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北京奥运相关新闻的批评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苗长青;中美产品内贸易与利益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贾荣香;自然观视角下中美城市建筑文化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喜剧性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路亚洲;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刘顺鸿;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玉冰;对美国禽肉检验检疫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的比对与应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付伊;中国60年来新闻套语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龙;从及物系统看中美贸易摩擦新闻报道的概念功能[D];重庆大学;2013年

2 黄帅;中美首脑互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姜黎黎;奥巴马政府对华经济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4 吴洪玮;金融危机前后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韩俊杰;试论小布什政府对华经济外交[D];复旦大学;2010年

6 万斌;中美政府间政治沟通研究(1949-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7 邢欣欣;中美联络处与两国关系正常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芳芳;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中美能源利益关系[D];外交学院;2010年

9 栾婷婷;中美货物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毕聪;中美贸易摩擦新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6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26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