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
本文选题:领属 切入点:致使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王冕死了父亲"等是领属性致使句,其中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有相应的把字句,主语是致使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论元,可以关系化,也可以被转指。主语由致使范畴指派致事角色,它通过成分统制跟役事的领属者建立领属关系。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不一定构成结构体,它们可以是非连续成分。动词的论元由扩展它的功能范畴选择,论元跟动词的关系可以很松散,甚至可以是另一成分的领属者。
[Abstract]:"Wang Mian died father" and so on is the leading attribute causation sentence, in which the verb is caused by the category expansion, has the corresponding word sentence, the subject is the causative category is the argument which the verb chooses, may relate, may also be transferred.Subject is assigned the role of causation by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which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leader of the servant by means of component control.Two components of a collar relationship do not necessarily form a structural body. They may be discontinuous components.The argument of a verb is chosen by extending its functional categor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rgument and the verb can be very loose, or even the leader of another componen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JA74008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5 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3期
6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7 宋玉柱;;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J];语文研究;1981年02期
8 蒋绍愚;;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9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10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萧海薇;;浅谈对外汉语语体知识教学[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张燕春;;泰国学生汉语语调偏误分析与语调问题[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梁磊;石锋;;普通话两字组轻重音的声学表现[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172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2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