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的语言特点——以“寻物启事”为例
本文选题:寻物启事 + 语言运用 ;引自:《语文建设》2012年08期
【摘要】:通过对校园文化中"寻物启事"在格式、用词、内容、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反应几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语言彰显个性、与时俱进的特点。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format, words, cont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the recipients, we can see that the language in the campus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ndividuality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G641;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献金;李透忠;徐波;;校园文化层次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2 莫莉;让人“狂吃惊”的校园新语[J];语文建设;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萌;宋欢;张巧红;杨晓峰;李篷;张世;;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及发展趋势探析[J];成功(教育);2009年04期
2 曾炜;;变异视角下的语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蔡冰;;句法变项的确立标准:以汉语程度副词为例[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4 齐沪扬;邵洪亮;;沪上校园新词语的构成、来源及结构方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齐沪扬;邵洪亮;;新词语可接受度的多角度审视——兼谈新词语的规范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齐沪扬,邵洪亮,丁婵婵;沪上在校青年新词语使用情况探微[J];修辞学习;2004年01期
7 周娟;;“暴”类新流行程度副词的多维考察[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8 杨荣华;;“狂”类词新兴用法中的程度量级差异考察[J];修辞学习;2007年06期
9 王林鱼;;新词语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鲁伟;;浅谈现代汉语中“狂”的副词用法[J];语文学刊;2008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敏;新程度副词的多角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可;“暴”类程度副词的语法化机制及组合功能[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颜弟;表程度范畴的负面语义源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郭媛媛;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语言状况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惠兰;;千锤百炼出典范——谈应用写作语言运用[J];语文月刊;2002年05期
2 胡景凯;演讲文体的语言运用[J];教育艺术;2004年12期
3 阮金菊;;语言运用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4 刘薇;孙丽春;;荀子《正名》中关于语言的运用——与亚里士多德相对照[J];作家;2008年12期
5 楼志新;;应用文语言中的修辞问题刍议[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6 徐学平;周榕;;关于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王秀芝;;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二分论的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楚至大 ,林玲帼;信达两全,形神兼顾——评《文学翻译十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9 李世敏;;非“我”而“你”——古人交际辞令之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杨秋泽;;语言的规范与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姚广宜;;从古代判词语言运用看民族贵和心态[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玲;;语言运用中的思维方式与语义扩展[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辉;;序[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后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静敏;;关于构架高师学生听说能力训练序列的探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实验》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10534011)[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林一心;;社会发展激活汉语流行语[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王正;;由“酷”的无限多义的混乱谈汉语词汇规范的必要性——并对《语言规范和社会发展》一文的商榷[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语委副主任 侯大康;开拓创新 搞好语言文字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2 孙占林;让汉语鼎其新而守其正[N];解放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新词语涌现折射社会发展轨迹[N];工人日报;2003年
4 副市长、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梅香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N];黄冈日报;2005年
5 ;谁在为新词酷语的流布推波助澜[N];北京日报;2007年
6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琳;推进“语言无障碍”[N];人民日报;2010年
7 邢福义;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N];光明日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陈思和;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N];文汇报;2007年
9 马全祥 岳喜军 采写;新词酷语冲击老年人[N];北京社会报;2006年
10 费鹏程;研究“研究”[N];铁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2 张莉;现代汉语多义词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秋;楼盘名称的语言运用及规范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陆晓红;对外汉语成绩测试试题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常化涛;《水浒传》山东方言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武敬丽;数字入句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辉;泰国北部山区华人村落语言运用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婧;运用概化理论分析作文分数的变异[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杨玲;商务英汉语教材中礼貌话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严寒;[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诸小霞;论翻译中的语境适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莎;语言运用中高低语境的动态转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30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