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方言语音研究
本文选题:苏北方言 + 语音 ; 参考:《北京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苏北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的一部分。以往研究多以单点方言为主,较少关注区域范围内方言的整体面貌。苏北占据江苏省一半的面积,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方言点之间存在很多语音差异。本文研究苏北范围内各方言点之间的语音差异,共考察46个方言点的语音材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描写法、历史比较法、方言地理学方法等对苏北方言的语音进行深入的区域性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苏北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过程,以方言地图的形式显示读音类型的差异,并对演变的音理作出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苏北方言的语音面貌、弄清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探讨方言语音的演变过程都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分五章,,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苏北地区概况和苏北方言情况,包括地理、行政区划、建置沿革、方言归属等:其次考察20世纪以来苏北方言语音研究情况,分为发端期、普查期、繁荣期三个阶段;最后交代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材料来源。 第二章声母。本章主要讨论苏北方言声母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首先介绍声母概况,包括声母的数量、声母的共性和差异,之后重点讨论非组声母、泥来母、知庄章组声母和日母、影疑母等。本章的主要结论有:古非敷奉母有f声母型、x声母型和f/x兼有型等三种读音类型,微母有9声母型、v声母型和φ/v兼有型等三种读音类型;非敷奉母的读音出现“fx”演变现象,微母的读音出现“φv”演变的现象;非敷奉母的演变是由于合口成分的圆唇色彩被凸显,微母的演变是由于合口成分的触唇动作被加强。古泥来母的读音部分方言点相混,部分方言点不混:相混的方言点都读成1声母,不混的方言点多是n与1的对立,个别方言点是n与τ的对立;少数方言点泥母个别字发生唇音化音变,读成m声母。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可以分为合一型和二分型两种类型,合一型又可以分为ts类声母型和ts类声母型,二分型又可以分为ts/tf类声母型、ts/ts类声母型、ts/t(?)他类声母型和ts/t(?)类声母型;古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过程较为复杂,在知二庄、知三章分立的前提下,开口和合口经历不同的演变阶段,最后形成两大类、六小类的读音格局。邳州戴圩方言的f声母有一部分来源于庄章组,是在合口条件下发生的音变。古日母的读音可以分为止摄开口日母和止摄开口以外日母,前者有l声母型、τ声母型和φ声母型等三种读音类型,后者有(?)声母型、z声母型、1声母型、τ声母型和p声母型等五种读音类型;前者的演变过程为[*(?)i]→[*(?)i]→[*ji]→[*(?)i]→[z(?)]→((?))→[(?)]→[(?)]→([(?)])→((?))→[(?)r],后者的演变过程为[*(?)i-]→[*(?)i]→[*]→([*(?)])→[z]/[(D→1/τ],两类日母的演变过程与韵母部分i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古影疑母有φ声母型、φ/v两分型、φ/η两分型和φ/η/v三分型等四种读音类型;影疑母开口最后都演变为φ声母,影疑母合口先合流为φ声母,后又分化出v声母。 第三章韵母。本章主要讨论苏北方言韵母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首先介绍韵母概况,包括韵母的数量、韵母的共性和差异,之后重点讨论果摄、假摄开口三等、蟹止摄、咸山摄、宕江摄、深臻曾梗摄和边音韵尾等。本章的主要结论有:果摄一等的读音有完全合流型和部分合流型两种;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合流,且合流后的主要元音高化;果摄三等的读音有相同型和不同型两种,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主要元音高化。假摄开口三等精影组和章日组的读音有差异,前者的读音之间存在主要元音高化后又舌尖化的关系,后者的读音之间存在主要元音高化或韵母裂化的关系。蟹摄开口三四等和止摄开口三等在部分方言点里元音高化,是推链式的过程;蟹摄合口一三等和止摄合口三等端系在多数方言点里合口介音消失。咸山摄阳声韵从韵尾上看有鼻尾型、部分鼻化型、鼻化型、部分开尾型和开尾型等五种,从主要元音上看有单一型、二分型、三分型和四分型等四种;不同古音条件下演变过程存在差异,但都经历主要元音高化、鼻音成分弱化丢失的过程。宕江摄阳声韵今读在介音和主要元音上的差异很小,主要的差异表现在韵尾上,可以分为鼻尾型、部分鼻化型、鼻化型和开尾型等四种读音类型;演变过程主要是齐齿呼韵母的鼻音韵尾弱化,主要元音鼻化后高化,再彻底丢失鼻音成分,个别方言点宕江摄阳声韵的读音与咸山摄阳声韵的读音合流。深臻曾梗摄阳声韵在多数方言点读音合流,少数方言点读音有对立。入声韵在部分方言点里保留,部分方言点里消失;咸山摄入声韵在入声韵保留型的方言里主要元音有单一型、二分型、三分型和四分型等四类,在入声韵消失型的方言里主要元音只有二分型和三分型两类;宕江摄入声韵在入声韵消失型的方言里读音与果摄的读音混同。灌南新安、灌南长茂、响水南河、滨海陈涛、阜宁陈集等5个方言点里部分入声字收边音韵尾;边音韵尾是由t尾演变而来,但又受到喉塞尾的影响向其靠拢,最终都演变为φ韵尾。 第四章声调。本章主要讨论苏北方言声调的读音情况。首先介绍声调概括,包括声调的数量、声调的调型和调值、声调的共性和差异,然后介绍平声、上声、去声的读音情况,之后重点讨论入声的读音。本章的主要结论有:从声调数量上看,部分方言点有四个声调,部分方言点有五个声调,个别方言点有六个声调;从调型和调值上看,四个声调的方言点调型一致性较强,调值略有差异,而五个声调的方言点调型和调值差异都很大。盐城盐都方言少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和浊声母去声字今读阴平调,可能是受到通泰方言的影响。古入声调今读可以分为盐淮型、驼峰型、丁嘴型和徐宿型等四种,前三种的方言点保留入声调,最后一种的方言点入声调消失。驼峰型和丁嘴型方言都存在入声舒化现象,入声舒化的过程是渐进的。泗洪青阳方言有两个入声调,入声甲调可能是受北边方言影响而从入声调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调类,其实质是向阴平调转化的过渡性调类。 第五章苏北方言的内部分区。本章主要讨论苏北方言的内部分区情况。首先介绍苏北方言分区概说,之后重点讨论东西两区的语音特点和内部差异,最后对苏北方言的内部分区进行总结。本章的主要结论有:苏北方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可以分为东盐和东淮两片,西区可以分为西赣和西徐两片。东区方言有入声调,西区方言没有入声调;东盐片方言咸山摄阳声韵今读以开尾韵为主,东淮片方言咸山摄阳声韵今读以鼻化韵为主;西赣片方言分尖团,西徐片方言不分尖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借助母语方言判定古入声字——以徐州话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包旭玲;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影疑母的演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郑海萍;;滨阜方言的入声调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4 蔡国妹;;莆仙方言的入声舒化现象考察[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李荣;;论“入”字的音[J];方言;1982年04期
6 岩田礼;;连云港市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82年04期
7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8 鲍明炜 ,颜景常;苏北江淮话与北方话的分界[J];方言;1985年02期
9 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方言;1985年03期
10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旭;河北省中部南部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6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4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