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符号的任意性及其文化承载

发布时间:2018-04-14 11:01

  本文选题:符号学 + 任意性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摘要】:符号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和符号学争论的热点话题,随着象似性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者对理据的追寻,符号任意性越来越受到学界诟病。文章在充分占有前人对任意性批判的基础上,分析索绪尔任意性的基础,并指出任意性的本质是约定性,任何理据性都必须受任意性选择和约定性的规定。文章同时论证,正是符号的任意性保证了文化的丰富性和符号文化传承的能动性。
[Abstract]:The arbitrariness of symbol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linguistics and semiotics. With the deepening of iconicity and the pursuit of motivation by researchers, the arbitrariness of symbols has been criticized more and more by academic circles.Based on the previous criticism of arbitrari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of Saussure's arbitrarines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arbitrariness is conventionality, and any motivation must b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arbitrariness choice and conventionality.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arbitrariness of symbols that ensures the richness of culture and the initia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2 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高永安,张俊;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汉语阐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4 刘国辉,王君;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朱炜;英语语词理据性研究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6 谢翠平;;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适用范围[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永亮;英语同义词对子与汉语重叠词相似性对比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胡运飚;汉语词汇复音化原因的哲学探索──兼谈语音简化说和吸收外语词汇说的失误及语音简化的原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张良林;语言任意性理解的偏弊举隅[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赵寒松;再论音义联觉[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晗蕾;;表达与阐释:索绪尔任意性研究的反思[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滕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赵晓伟;;语言符号任意性之我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星;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炜;试论多义词的认知理据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宪超;现代汉语中声音象征意义的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5 姚洁青;汉日拟声词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玉红;英语作格构块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7 林正军;从历时及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齐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汤莉莉;今文《尚书》同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辉,王君;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胡壮麟;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ón的研究现状[J];当代语言学;1996年04期

3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4 文旭;认知语言学中的顺序拟象原则[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5 卢卫中;诗歌象似修辞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6 延俊荣;汉语语音与语言意义象似性例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秦洪武;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10 郭鸿;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妮;;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统一[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美丽;;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质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3 辛宇杰;;浅评胡塞尔的语言现象学[J];才智;2011年18期

4 陈勇;薛静;;篇章表达平面实体层的符号学构成特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余静;杨小平;;浅论新词的约定俗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吴亮;;浅论消费社会符号能指和所指系联的演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隋岩;张丽萍;;对“同构”的溯源与阐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谭芳;刘永兵;;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10 陈勇;;概念分析的理论特色——以“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研究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谐音双关的符号学阐释[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郭鸿;;对符号学的回顾和展望—论符号学的性质、范围和方法[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胡壮麟;;计算(机)符号学[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卢巧丹;;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姜望琪;;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实质——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王治江;;我国传统翻译标准的符号学探讨[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施国全;;能指,所指;语言模糊性——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看模糊语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杨锡彭;从符号学角度再谈名与实[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林;汉字“整形”务必慎重 生僻地名应设“字表”[N];南方日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有理无益?[N];文汇报;2009年

5 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争议折射文化话语权之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李景端;空缺的不是翻译奖,是对劣质翻译的问责[N];光明日报;2010年

7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轶 吉林大学文学院;情感类义位的范围与分类献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周光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开拓词汇研究须“高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5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碧宇;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隋必好;汉英广告语篇中的预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春平;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符号学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漾;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解析及对图形设计的启发[D];江南大学;2009年

4 吴静;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旦增曲扎;从符号学角度论文学翻译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智慧;英汉语字形和字义象似性对比[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垠;从符号学视角探析文化中的无意识现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程子砚;从符号学视角论译文意境对原文意境的辩证再现[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思嘉;作为爱情符号的日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8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48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