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哲西传,一代宗师——陈荣捷先生的翻译事业

发布时间:2018-04-15 23:25

  本文选题:翻译研究 + 中国哲学 ; 参考:《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旅美学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的翻译事业,重点论述他在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在翻译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特色。文章认为,陈荣捷先生以其高度系统性和学术性的译介工作,堪称20世纪向西方传播中国哲学的第一人,而他充分保留原文文化色彩、准确传达原文哲学义涵的翻译特色也值得今日从事典籍外译者借鉴和学习。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American scholar, philosopher Chen Rongjie's translation career, he focuses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a philosophical contribution to western countries as well as in his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al classics China aspects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Chen Rongjie's translation work highly systematic and academic, the first person called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spread of China philosophy to the west, and he fully retained original culture, accurately convey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features is today engaged in the classics translators for reference and learning.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H059;K82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汤太祥;;中庸之道之我见[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乔凤杰;从武术学角度看《老子》的“守弱”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李u&平;主体意识在韩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J];当代韩国;2000年03期

6 王晚霞;“诚”就天地间——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2期

7 方朝晖;从儒学的宗教性谈中国哲学的“特点”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余卫国;;言意之辨的方法论意义与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9 王金胜;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废名创作文化精神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翔海;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范式述评[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金鹏;;中国哲学精神的诠释与重建——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新原道》的理论价值与内在限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杰;;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3 徐冰;两面性与真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5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聂士全;实相与慈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孟令兵;圆融无碍的生生之美[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贞;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贺红霞;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淑贤;论孔子美学思想的超越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党辉;本体与存在:王阳明哲学的一体两面[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李铁;重读科玄论战[D];湘潭大学;2003年

8 杨泽树;孟子政治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怡心;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1年

10 马斌;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雷;翻译必须与研究相结合──翻译研究创作的“三栖人”陈孝英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2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3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6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7 孙昌坤;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10 许钧;;翻译出版对翻译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8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6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6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