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韵律音系学与汉语韵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16 02:40

  本文选题:韵律层级 + 韵素 ; 参考:《当代语言学》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厘清韵律音系学的基本概念,讨论确定韵律单位的原则和方法,检验该理论在汉语中的运用。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理论,试图区分不同学说框架意义中的术语概念;讨论韵律结构单位的定义及构成,解释什么是韵律单位,一个特定的韵律单位怎么确定,以及如何建构汉语韵律层级结构树;反省以往汉语韵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音步"和"韵律词"的研究;重新分析汉语韵律句法现象(包括左分支和右分支的互补分布问题),分清倾向和规则的异同;讨论语音和语法的接口,梳理各种类型的"语音-语法"错位关系,并附带厘清轻重、长短、高低、强弱、轻重音等概念;最后探讨古今汉语差异,澄清跟上古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相关的基本概念。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prosodic phonology,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etermining prosodic units, and test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n Chinese.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tinguish the concept of terms in the meaning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prosodic structure units, explains what prosodic units are, and how to determine a specific prosodic unit.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ree of Chinese prosody, reflect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Chinese prosody, especially on the study of "syllable step" and "prosodic word";This paper reanalyses Chinese prosodic syntactic phenomena (including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of left and right branch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stinguishing tendencies and rules, discusses phonetic and grammatical interfaces, and combs various types of phonetic and grammatical dislocation relations.It also clarifies the concepts of weight, length, height, strength and intensity.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clarifies the basic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of syllable structure in ancient Chines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H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张洪明;于辉;;形态句法研究的c-统制视角[J];方言;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于辉;;平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梁洁;杨新璐;;维吾尔语韵律层级边界感知及其声学特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莹;;英汉节奏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80年01期

2 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年01期

3 端木三;;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J];中国语文;1999年04期

4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秋武;陈述音系学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2 马秋武;;音系学综观:历史与现状[J];中国外语;2006年02期

3 李兵;;《演化音系学——语音模式的产生》介评[J];现代外语;2007年03期

4 颜宁;;语音学和音系学:学术领域及发展前景[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红梅;;生成音系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红梅;;《基于语音的音系学》评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1期

8 ;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将在上海举办[J];语言科学;2009年02期

9 夏志华;郭中子;欧琛;;“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3期

10 左苏;;音系学分析中音系表达的基本单位[J];沧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德;;音系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贺俊杰;;基于音系理论的变调自动处理模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嘉龄;;轻声与时长[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贺俊杰;;跨方言声调生成及变调处理[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贺俊杰;;跨方言声调生成系统及变调处理系统的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前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8 许俊;;英语清浊音习得的OT分析(6.音系学)[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洪君;;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曹剑芬;;关于“声学不变性”的若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马秋武;我的音系学研究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鲜明;综观西方音系学流派[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马照谦;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发音音系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国凤;管辖音系学:来自吴语和粤语的证据[D];湖南大学;2007年

2 吴娟;银川方言声调连续变调的音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立娟;益阳方言轻声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4 马晓莉;汉语中的轻声:轻声的音系学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继媛;重申管辖音系学音段理论及其与声调理论的兼容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欧亚丽;系统功能音系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维蔚;青岛方言声调连续变调的音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伯杨;静海方言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伟;宜城方言变调和轻声的语音描写及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吕东莲;怀来方言的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56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6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