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柯因内化:江汉油田话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4-18 04:29

  本文选题:柯因内化 + 柯因内语 ; 参考:《语言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文章利用柯因内化理论(Koineization)对江汉油田话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油田话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柯因内化过程,油田话是柯因内化的产物,是一种"柯因内语",是不同的汉语方言在油田言语社区内因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区域通语性质的新方言。该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Jianghan oilfield dialect by using Koine internalization theory.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oilfield dialect is a process of Coin internalization, and oilfield dialect is the product of Coin internalization.It is a kind of "Coinney language", which is a new dialect with regional generality produced by the contact of different Chinese dialects in the oil field speech community.This empirical stud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工业化过程中的语言变异与变化:江汉油田言语社区调查”(09YJC740064)
【分类号】:H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崇明;语言演变的过程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3 胡萍;;论湘语在湘西南地区的接触与变异[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覃远雄;桂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J];方言;2004年03期

5 张双庆,郭必之;从石陂话“水类字”看南部吴语对闽北方言的影响[J];方言;2005年03期

6 游汝杰;;上海话在吴语分区上的地位——兼论上海话的混合方言性质[J];方言;2006年01期

7 周政;;陕西安康方言的混合特征[J];方言;2007年03期

8 刘镇发;;从方言比较看广州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韵字文白异读的由来[J];方言;2007年04期

9 徐越;;新派杭州方言对周边吴语语音的吸收[J];方言;2010年02期

10 张世方;;东北方言知系声母的演变[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政;周厚民;;镇坪方言的内部区划及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赵桃;;安康城区方言新、老派之间的词汇差异[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周政;;陕南方言的标准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李婷;;安康汉滨方言的“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彭泽润,袁先锋,丘冬;中国20世纪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汪如东;;江淮泰如片方言的“V+啊+处所词”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覃远雄;桂南平话古晓、匣、云、以母字的读音[J];方言;2005年03期

8 曹志耘;;浙江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6年03期

9 钱乃荣;;上海话在北部吴语分区中的地位问题[J];方言;2006年03期

10 陈忠敏;;上海市区话舒声阳调类合并的原因[J];方言;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关英伟;梁晓丽;;广西横县陶圩平话入声分化的发声类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童小娥;;从各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情况看普通话的推广[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_g;基于超声波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发音的舌体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姜恩枝;西洋传教士资料所见近代上海方言的语音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7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春凤;全国广播中文夹杂外文现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梁丽;吉首苗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丹;桂南平话古入声字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海霞;欧美留学生汉语持续体标记“着”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仇赛男;崇明方言来源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静;上海话时间名词词缀及构词特点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安晓茜;贵州民族杂居村落语言兼用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胡波;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声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娅;陕西省汉阴田禾湘方言岛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平山久雄;中古汉语的清入声在北京话里的对应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王士元;;演化语言学中的电脑建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丁崇明;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周长楫;古清音声母入声字的读音问题——辞书审音注音刍议之二[J];辞书研究;1988年02期

5 魏向清;积极型双语学习词典配例的多层次[J];辞书研究;2000年06期

6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J];辞书研究;2001年01期

7 张凤芝;谈语用学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J];辞书研究;2004年03期

8 В.И.Абаев;蔡富有;;论意识和语言的起源[J];国外语言学;1980年01期

9 R.H.Robins;林书武;;语言分类史(上)[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10 桂诗春;;语言起源问题新探——《祖先的声音》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晓东;中古清入字在今北京话中的异读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毛建高;资兴市南乡土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茜;湖南洞口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猷刚;用声旁联想法记忆f,h——学习普通话的心得[J];语文建设;1965年09期

2 方至,沈晔,王书鑫;普通话听力估计[J];心理学报;1979年03期

3 刘玉昆;;古诗今读偶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4 林涛 ,张安生;银南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吴新华;;青海话里的助词“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张静露;;方言和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的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潘家懿 ,辛菊 ,王临惠;翼城方言简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王为东;;普通话中的韵母应该是40个[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宋炎;北京土语的全貌展示——评介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10 汪国胜;;大冶方言的物量词[J];语言研究;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清书;;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苗青;;普通话与北京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江洛一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孟杰;于水源;;普通话女声二合元音F1和F2的统计分析[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嘉猷;鲍怀翘;;基于EPG的普通话塞音、塞擦音发音过程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凌锋;王理嘉;;普通话上声深层形式和表层形式[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9 鲍怀翘;郑玉玲;;普通话动态腭位图数据统计分析初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方强;李爱军;;普通话鼻化元音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培新;普通话——江汉油田的“金钥匙”[N];湖北日报;2005年

2 安徽大学中文系 彭家法;学好普通话,放胆走天下[N];安徽日报;2003年

3 董襄;推行普通话服务[N];中国税务报;2001年

4 ;普通话并非普通话题[N];四川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周洁;你讲普通话了吗?[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6 何广见;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的语音表征[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7 方圣 徐亚平;“古越楼台”强化普通话培训[N];湖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熊小琴 汪滢;孩子为啥不愿讲“土话”?[N];上饶日报;2007年

9 记者 惠婷邋实习生 窦颖;中牟要求干部学说普通话[N];河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胡楠;领导干部带头讲普通话[N];长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梅丽;泰国学习者知觉与产出普通话塞擦音/擦音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王天琦;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王淑艳;外来人口与广州市语言状况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贾媛;普通话焦点的语音实现及音系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幼琨;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颖;唐山市区方言连续变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爱英;临漳方言中几个表示时体意义的成分[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群秀;全州话与普通话主要语法差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7 袁向荣;试论普通话轻声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奕高;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陈伟;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郑静玉;方言经验对普通话音系感知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6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66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