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以“捆扎”类动词为例
本文选题:认知图景 + 构式 ; 参考:《汉语学习》2014年05期
【摘要】:本文以"捆扎"类动词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语义成分的配列对这类词形成的构式进行描写。研究发现,由它们所形成的构式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另外,我们就相关现象从认知图景出发做出解释。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banding" verb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words is described based on semantic ele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s formed by them have both the same side and different side. In addition, we explain the related phenome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卢英顺;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3 张伯江;;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J];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4 谭景春;材料宾语和工具宾语[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5 潘泰;;表移动义“切”类动词的句法语义问题[J];汉语学习;2012年04期
6 范晓;;关于句式的几点思考[J];汉语学习;2013年04期
7 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8 卢英顺;;关于认知图景的几个问题[J];语言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帆;;范晓教授“三个平面”研究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董翠红;刘冬慧;;《论语》的焦点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袁本良;古汉语句法转换问题——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于宏;也谈“与范围副词‘都’相关的一个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罗湘英;转品修辞艺术探微[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3期
8 鹿荣;齐沪扬;;“处所+V+受事”句法可逆的语义制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兴旺;;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语义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静雯;;留学生语用能力调查报告——以广西大学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许小星;亢世勇;孙茂松;刘金凤;;语料库语义成分标注的若干问题[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金凤;;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金凤;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罗琳;刘金凤;郭嘉伟;亢世勇;姜岚;;汉语文本蕴涵库的设想与实现[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10 王怡妲;;“X什么X”格式的多角度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富涛;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简单谓动句句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中)[J];国外语言学;1986年02期
3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6年03期
4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5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6 卢英顺;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8 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9 范晓;;论句式意义[J];汉语学报;2010年03期
10 范晓;;论句式义的分析策略[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娄宝翠;致使事件的施力-动态模式及典型表达形式的对比[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2 盖颖;;汉语动词的配价语法理论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绍斌;李玮;;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一项实证考察[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4 邱天;;论“程度副词+名词”和“名词+起来”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吕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6 吴葆棠;关于《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一文的几点说明——答陈岱嶷同志的意见[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7 马洪海;施事辨难二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吴继光;;用事成分的语义序列与语法规则[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9 吴云 ,刘顺;试论句成分从缺和语体的关系[J];修辞学习;2000年Z1期
10 孔令达,丁凌云;儿童语言中体词性宾语语义成分的发展和相关问题的讨论[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小星;亢世勇;孙茂松;刘金凤;;语料库语义成分标注的若干问题[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毅;亢世勇;孙茂松;孙道功;;基于奥运语料的语义成分标注规范[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刘金凤;;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金凤;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林绿竹;;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明天;;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公平”:语义与表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春泽;;词的熟语性问题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亢世勇;许小星;;现代汉语句系系统的构建和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娟;现代汉语模糊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建刚;复谓结构和汉语动态语义格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07年
5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倪兰;中国手语动词方向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9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富涛;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简单谓动句句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振华;二句式转折句群的语义成分及其配置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友益;俄语常用动词语义配价分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李毅;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句子语义成分研究[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6 朱耀;从大规模Web语料中获取常识语料[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
7 王洪明;俄语动词语义中预设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楼峰;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军;《搜神记》“有”字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熊岭;名词性NV短语构成成分分析及入句状况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6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7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