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美学生的汉字认知与汉字应用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教学 + 欧美学生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honetic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lead to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such as the 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 and meaning, the transition from word meaning to context meaning, sentence meaning,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large vocabulary capacity and so on. It leads to the bottleneck of Chinese learn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should combine the cognition of the phonetic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at is, to explain literacy and reading, to write and to write.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 indexing and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in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concept, the exten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teach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mong student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the basic purpose of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卓明;从“图式”理论角度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问题[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2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4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5 刘江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5年01期
6 鹿士义;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7 鲁川;汉语的“语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8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9 赵果;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识字量与字的构词数[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10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韩秀娟;现代汉字部件规范和HSK汉字等级大纲部件的属性调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荣荣;印尼学生形声字声旁、形旁意识发展进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田野;《文始》初文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李银屏;欧美留学生汉字部件难易度调查及部件成字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周旭东;泰国学生汉字习得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戴媛媛;“欧美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建立和基于数据库的错字别字初步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姜安;对外汉字初级教材评价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杨惠元;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模式(实验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3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4 李大遂;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佟乐泉,张一清;儿童语言学习若干问题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2期
8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9 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10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常用汉字部件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2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4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5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8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孙超;;认知理论在词缀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孙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啦”的用法[J];华章;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178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8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