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第一二语言情感词语义加工
本文选题:大学生 + 情感词 ; 参考:《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关于双语者在第一(L1)、二(L2)语言条件下对情感词的语义加工,人们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结果缺乏一致性。Meier and Robinson (2004)研究表明,情感词(积极/消极)含义判断与词呈现的空间方位之间存在隐喻关联。本研究通过两个心理语言学实验,考察大学生在L2条件下能否像在L1条件下一样地激活这种隐喻关联。 被试是106名大学生,材料包括24个积极词和24个消极词。在实验1中,被试按“Z”或“/”键,判断屏幕上方或下方词的含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实验2中,被试对目标词的判断任务与实验1相同,不同的是在目标词呈现之前会快速呈现一个启动词,启动词的积极消极含义及语言形式与目标词相同。本研究主要有两个发现。(1)与前人的研究发现一致,不论在L1还是L2条件下,大学生对消极词的行为表现大致上均比积极词的情况差。(2)在不同语言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变化有不同的模式。在L1条件下,当积极词呈现在屏幕下方时,被试的反应时要比积极词呈现在屏幕上方反应时长;对消极词,被试反应时受词空间位置影响的模式与此相反。这证实了Meier and Robinson (2004)的研究发现。然而,在L2条件下时,被试的反应时在积极词呈现在屏幕上方时比呈现在下方时长,在消极词呈现在上方时比呈现在下方时短。这一现象可以结合扩散激活模型(CollinsLoftus,1975)和修正层级模型(KrollSteward,1994)得以解释。大学生对L2词的心理表征缺乏基于生活经验的含义层,因此,相对于L1词汇,他们识别L2词汇时不但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资源,而且因为没有心理表征基础而不能激活在L1条件下才可能发生的情感判断和空间知觉关联。以往研究所以存在争议,可能主要因为不同研究考察被试情感词语义加工过程的不同方面。
[Abstract]:Som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affective words in bilinguals under the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conditions, but the results are lack of consistency. Meier and Robinson / 2004). There is a metaphor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judgment of affective words (positive / negative) and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of words. Two psycholinguist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can activate the metaphorical association in L2 condition as in L1 condition. The subjects were 106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24 positive words and 24 negative words. In experiment 1, the subjects pressed the "Z" or "/" butt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above or below the screen was positive or negative. In experiment 2, the task of judging target words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experiment 1. The difference was that the target words presented a primer word quickl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eanings and the language form of the initiator word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target word. There are two main findings in this study. (1)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behavior of negative words is generally worse than that of positive words in L1 or L2) under different linguistic conditions. There we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reaction time changes in the subjects. Under L1 condition, the reaction time of positive word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words at the top of the screen when the positive words were presented under the screen, but the negative words were affected by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words in the opposite way. This confirms the findings of Meier and Robinson 2004. However, under L2 condition, the reaction time of the subjects was longer when the positive words were at the top of the screen than at the bottom, and the negative words were shorter when the negative words were presented at the top than at the bottom.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model Collins Loftus 1975) and the modified hierarchy model KrollSteward 1994).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L2 words lacks the meaning level based on life experience.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L1 words, they not only need more cognitive resources to recognize L2 words, but also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L2 words. Moreover, the emotional judgment and spatial perception association which can not occur under L1 condition can not be activated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past, there was controversy in the study, probably because different studies examined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processing process of emotional word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30;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寒,韩玉昌;内插材料加工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干扰?还是促进?[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2 康玉;张艳娟;陈于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教学的几点反思[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3 孙悦春;元曲词语义札[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干红梅;;上下文语境对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一项基于自然阅读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5 李裕德;词语搭配是相应义素的协同[J];语文建设;1990年04期
6 陈永进;内隐记忆中的干扰现象[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7 叶一舵;能回忆的词不一定能再认[J];心理科学;1990年02期
8 谭智;介绍一种新型英语词汇测试题[J];外语界;1995年04期
9 吴静;词汇练习和语义关系[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陈华峰,彭聃龄;幼儿从电视中学单词──项伴随学习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兰英;;冀教版(7年级起始)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Lesson 30:Keep the Candle Burn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C.P.阿特伍德;;“蒙古”部落名称来源及其内涵(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4 ;教育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佐藤炼太郎;;日本武士道与“正气歌”(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Alexei Shmelev;;跨文化交流中缘于语言的误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姜望琪;;东方和西方——相抵还是互补?(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Glen Dudbridge;;但丁与中国白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10 Takuya Murotsu;Toshiko Isei-Jaakkola;;The/N/Errors of Chinese L2 in Listening——A Pilot Test of Allophonic Variations[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爱华;慕尼黑国际机场扩张的三个Keywords[N];国际商报;2002年
2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网骂”如何能不破口大骂[N];南方周末;2011年
3 紫光;创业者常犯的五大错误[N];证券时报;2002年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俞阳;IETF——互联网技术规范制定机构(下)[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吴劳;谈谈全息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姚睿;RealNames寒流袭来[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杜学敏;中学女生事业期望值远低于男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霍宇力;微软:赢家通吃[N];信息时报;2001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翔平;排除阅读障碍困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刘翔平;都是阅读障碍惹的祸[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虹;汉英温觉词语义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哲希;阅读中教学干预手段对词汇习得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朝晖;四尺度:罗伯特·克里利之诗歌标准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7 张文红;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知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晶洁;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学术英语文本短语序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桂飞;大学生第一二语言情感词语义加工[D];浙江大学;2013年
2 柴春兰;汉词英译视角下汉英词的对比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丽娜;基于最小对立的英语潜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邵阳;双语词汇表征与提取处理中词汇僵化状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杨婷婷;[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陈新;论“杯具”及其衍生词的认知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慧芳;中美媒体关于上海世博会英文报道的词汇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桂丹;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形态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文梅;世贸组织总干事和世行总裁演讲词汇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李妍;邻近词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提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1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9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