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谓词性结构的事件性和现代汉语进行体标记的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3 13:00

  本文选题:进行体 + 事件性 ; 参考:《当代语言学》2012年03期


【摘要】:对"在"和"着"的语义分析,长期的讨论只限于"动态/静态"的二元对立。本文通过讨论新的语言事实以及一些争论较多的问题,提出(1)"动态/静态"的语义对立只适用于"在";(2)"着"的分析要引入一个新的事件性特征"均质性","着"只能用于均质的事件类型。均质性特征是汉语进行体表达的一个重要语义参数。
[Abstract]:For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Ze and Zhe, the long-term discussion is limited to the duality of dynamic / static. By discussing new linguistic facts and some controversial issue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semantic opposites of "dynamic / static" are on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in" 2). A new characteristic of event "homogeneity" is introduced, and "Zhe" can only be used for homogeneous event types. Homogeneity is an important semantic parameter of Chinese progressive aspect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临定;动词的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2 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_1”[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3 王媛;;进行体语义研究评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木村英树;;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5 张黎;“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1996年01期

6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7 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8 戴耀晶;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9 王媛;;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进行体[J];语言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凌;;补语“起来”的隐喻认知过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苹;;“从+NL”与“在+NL”的分工与交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着”[J];方言;1987年01期

2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3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4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5 钱乃荣;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6 石毓智;;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7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三)[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8 郭志良;;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3期

9 郭志良;;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续)[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2期

10 刘小梅;;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媛;;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进行体[J];语言科学;2011年01期

2 王媛;;进行体语义研究评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杨冬梅;;赣语安义方言的进行体[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伍巍;李立林;;涟源六亩塘方言进行体和持续体的生成发展——“害嗯哩”、“到嗯哩”从处所词语到体标记的虚化研究[J];语言研究;2009年01期

5 邓隽;;试析汉语现在进行体的新兴表达形式“VPing”[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6期

6 胡荣;;情状体和进行体的语义特征——影响进行体习得的两个语言因素(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1期

7 张喜华;论英语进行体的语用功能[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汪燕华;;英语“进行体”的评价功能[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黎素薇;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认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毛静国,蔡成;进行体与状态动词的词汇意义[J];大学英语;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群秀;李坚;王健;;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的设计与实现[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佳;ETF:事件性套利的财富效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研究员 李益群;怎样进行体育锻炼[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武和平;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进行体标记的优选论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罗田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妍;现代汉语中的进行体标记“在”[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王田龙;表示将来意义英语进行体的认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碧草;汉越进行体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娱;事件性临时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诗迪;事件性纪念建筑设计手法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7 曹文静;事件性比喻的结构模式及语体属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龚鑫;体假说对中国学生使用进行体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卢王珠;用话语主观性解读英语进行体的多义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玲玲;不同类型动词的一般现在进行体习得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792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92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