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

发布时间:2018-04-24 04:41

  本文选题:身体词 + 词义范畴 ; 参考:《外语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词义及词义演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范式下已经成为一个中心议题。身体词作为词的概念之首是"元概念",其词义演变蕴藏着深刻的认知规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指导下,本文确定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衡量坐标为"词义范畴",并将54个身体词的575个的词典释义划分为10个词义范畴,从中梳理出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顺序,提出隐喻象似性是词义形成、演变的认知机制,并从汉民族"象思维"角度追溯其根源。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word meaning and its meaning has become a central issue in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first concept of a word, the body word is meta-concept, and its meaning evolves with profound cognitive ru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ategory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at the coordinate of lexical meaning evolution of body words is "lexical meaning category", and classifies 575 dictionaries of 54 body words into 10 categories. The cognitive sequence of semantic evolution of body words is sorted out, and metaphor iconicity i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word meaning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metaphor iconicity is traced back from the angle of "image thinking" of Han nationali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身体词词义范畴演变的身体哲学和中医学阐释”(项目编号:11SSXT11)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凤杰;从武术学角度看《老子》的“守弱”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李军学;;审美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俐,李晶皎,胡明涵,姚天顺;中文WordNet的研究及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吴云芳;;并列成分中心语语义相似性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5 何克抗;;当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卢志茂;刘挺;李生;;统计词义消歧的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2006年02期

7 黄仁tD;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转注字[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8 李建华,王晓龙;中文人名自动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0年02期

9 黄松毅;论《诗经》的“兴”与古典诗歌“情”“景”关系的演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曹顺庆,吴兴明;中国传统诗学的“异质性”概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海;;英、汉分类词典编纂刍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月雷;师瑞峰;林丽冰;周一民;;汉语语句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鲁川;;信息处理用汉语句子语序的认知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毕玉德;;韩国语句法语义信息词典的C语言描述及其计算机实现[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永腾;亢世勇;;新编同义词词林语义分类体系[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毕玉德;张文江;;朝鲜语知识库结构的设计理念及其语言描述[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永腾;亢世勇;;非典型成员的语义标注策略和问题[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路斌;万小军;杨建武;陈晓鸥;;基于同义词词林的词汇褒贬计算[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红妹;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9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岭;[D];郑州大学;2002年

2 徐海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江森卓;现代汉语上下关系时间词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乔晖;论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职业技能[D];扬州大学;2004年

7 瞿毅;英汉词汇搭配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马晓风;甲骨文会意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江红;认知视野下成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晓日;现代汉语歧义句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鲁川,缑瑞隆,刘钦荣;交易类四价动词及汉语谓词配价的分类系统[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2 鲁川,缑瑞隆,董丽萍;现代汉语基本句模[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3 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4 陈小荷;一个面向工程的语义分析体系[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2期

5 鲁川;汉语的意合网络[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宣维;认知发展、隐喻映射与词义范畴的延伸——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认知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吴宝安;;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3 李亚明;类语词典编纂漫议[J];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彭燕妹;;论现代汉语中“奴”的词义范畴的原型裂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5 吴宝安;;小议“眼、目”上古即同义[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6 谷颖;汪玲玲;;析“山寨”的词义衍化现象[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7 敖世翠;;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黄荣发;从异体字产生之特点说到汉字发展的规律与前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马清华;动物观念的实现方式与普遍性问题[J];民族语文;2001年01期

10 赵亮;;空间隐喻中功能性因素的认知研究——从俄汉语空间形状词汇谈起[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2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黎婷婷;语义演化的典型理论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春琳;多义词意义范畴的概念化——EYE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桂伟;一词多义:文化调节的认知现象[D];山东大学;2008年

4 霍翠平;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正军;从历时及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艾丹;现代汉语“对/错”形容词用法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泽娟;典型性对词义变化的影响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9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