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语的数词“一”
本文选题:壮语 + 基数词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壮语的数词"一"有多种语音形式。一般意见认为■it7跟汉语有关系,而■deu1和n■η6是民族固有词。然根据语音对应规律,■deu1和n■:η6同样跟汉语有关系。特别是■deu1,其语音对应规律显示出壮汉语之间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渊源。
[Abstract]:The numeral "one" of Zhuang language has many phonetic form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it7 is related to Chinese, while deu1 and n 畏 6 are national idioms. However, according to phonological correspondence, deu1 and n: 畏 6 are also related to Chinese. Especially deu 1, its phonetic correspondence law shows that Zhuang Chinese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2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黄平文;;壮语词语形象色彩类别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彩庆;;汉语借词对壮语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3 农友安;苏艳飞;;壮语中农业生产加工工具词汇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覃其文;;汉壮机器翻译初探[J];民族翻译;2011年01期
5 谢海洋;;马山壮语中复数标记“kjoη~5”的演变层次[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兴赋;;试用布依语、壮语释译《越人歌》[J];民族翻译;2009年04期
7 马丽;;壮语人体词汇语义特征分析——兼与汉语人体词汇比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黄德崇;;刍议汉壮翻译中复杂定语句的句法处理[J];民族翻译;2010年01期
9 施日梅;;钦州白话后缀词“□hε~(13)”[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韦彩珍;;汉壮语名词状语差异性及其翻译[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张元生;;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3 张元生;;壮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陆晓荔;;谈谈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的教学[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韦学纯;;水语形容词后缀研究[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刘福铸;;莆仙方言独特的“诗”[(?)]声母研究[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仲湘;;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学的科研工作[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杨涵清;;布、傣、壮语音词汇的比较和文字联盟的建议[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王邦容;;创制侗泰语族统一拉丁字母文字[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覃海明 通讯员 黄如猛;我区推广使用壮语文工作有创新[N];广西日报;2003年
2 韦淑珍;壮语信息处理系统亟待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王奇;语信司赴广西调研民族语言文字工作[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记者 蒋林邋本报实习生 陆丽源 任凤芝;纪念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50周年[N];广西日报;2007年
5 覃祥周;广西首本壮语文教材在港发行[N];西部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玲;他们,为壮语言文化传承而努力[N];南宁日报;2009年
7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孙宏开 采写整理 本报记者 赵志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周耀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王远新;以文载言 共享同一片蓝天[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民族语言文字简介(四)[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邓艳霞邋实习生 李日章;推广壮民族语文 传承壮民族文化[N];南宁日报;2007年
10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曹凯;壮语方言体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韦茂繁;下坳壮语参考语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吴庄;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雪香;柳城县六塘壮语代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吴秋兰;露圩壮语汉借词声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1年
3 农友安;壮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煈;清塘壮语核心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7 蒙桂秀;巴马壮语饮食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黄小凤;壮语结果构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威;双定壮语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韦秋珍;覃塘勾漏粤语与壮语关系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1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