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亲属称谓词“姐”的历时演变

发布时间:2018-04-27 00:06

  本文选题:称谓词“姐” + 历时演变 ; 参考:《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姐"在古今书面语及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中使用情况的梳理,系统分析了亲属称谓词"姐"的历时演变情况,认为"姐"表母亲义的用法源自古西北汉语方言,"姐"表母亲义在汉语史上始终具有浓重的方言色彩。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the relative appellation "elder sister" by combing the usage of the Chinese relative address word "Jie" in written language and modern Chinese dialect spoken i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dialects, and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the relative appellation "sist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usage of "elder sister" to express mother's meaning originates from the ancient northwest Chinese dialect, and "sister" has always had a strong dialect colo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分类号】: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代祥;母亲称谓词琐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副词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孙锐欣;廿八都话的中塞调的实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5 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梁冬青;“鼎”“镌”“锅”的历时演变及其在现代方言中的地理分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7 黄启良;汉语方言语音识别系统的构建[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何泽仪;彭婷;;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胡萍;徽语舌面前音形成原因分析——兼谈徽语研究现状[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龙安隆;井冈山客话与永新赣语的语音差异[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伶;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剑安;晚辈类亲属称谓的方言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华;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伟民;衡阳、邵东两县交界地区的过渡型方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小娟;安化东坪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益民;湘语长益片与娄邵片在安化县境内的分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永新;湖南宁远县中和平话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遗旗;江华福清新化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龙薇娜;绥宁湘语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卓;;《古代汉语词汇学》指瑕——仅论汉语“词义的缩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2 金晓艳;;时间连接成分的历时演变和产生方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05期

3 朱霞;;“有”字的虚化历程[J];语文学刊;2008年20期

4 郑丽;;法律语言介词历时演变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天佑;;“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梁冬青;“鼎”“镌”“锅”的历时演变及其在现代方言中的地理分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7 李宗江;;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8 林运运;;“把”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J];南方论刊;2007年11期

9 龙丹;;魏晋“牙齿”语义场及其历时演变[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10 汪维辉;;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李韧之;;拓扑学理论框架下英汉语言模态的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沈叶露;释“叶”与“ST”[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红;“穿着”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蒋静;从“来/去”的历时演变看连词功能的产生[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琴;“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爽;近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组合形式的历时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柯西钢;白河城关话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佳音;是非问句之历时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汤洪丽;汉语正反问句的历时演变考察[D];苏州大学;2008年

8 董欣胜;《_Z音妙悟》音系及其流变[D];厦门大学;2006年

9 潘亮;“被”字句语用意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志飞;“和”类虚词的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8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8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