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了、着、过”看操作和说明语体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7 00:11

  本文选题:“了、着、过” + 语体分类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2年06期


【摘要】:鉴于目前国内在语体及语体类型之间的关系与异同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从篇章功能的角度,以具有时间性质的"了、着、过"作为语言参数考察现代汉语实际文本中存在的语体分类及语体要素的分布情况,其中着重考察了操作语体和说明语体。考察发现不但各基本语体类型文本内部存在更为细致的分类与交叉,各语体类型之间也并非清楚划一。尽管如此,具体文本的语体特征还是有主有次,能够基本分清的。一个文本的语体特征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程度的问题。不论是哪种语体,都有极端文本和一般的非极端文本之分。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tylistic and stylistic types in China,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ual function, takes a temporal approach. As a linguistic parameter,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y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tyle in the actual text of modern Chinese, with emphasis on the operational style and the explanatory styl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t only a mor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nd crossover within the text of the basic genre, but also no clear uniformity among the types of the style. In spite of thi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specific text still have principal and secondary features, which can be basically distinguished.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a text are not a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but of degree. No matter what kind of language style, there are extreme text and general non-extreme tex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3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4 尹世超;李龙;;汉语篇章语法的新探索——读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汉译本[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5 张会森;;从语体到言语体裁[J];修辞学习;2007年05期

6 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修辞学习;2007年06期

7 冯胜利;;语体语法及其文学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1年04期

8 陶红印;;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9 方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10 廖秋忠;篇章中的论证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川;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王红斌;;北京故宫导游词中话语标记“那么”的功能[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马丽萍;罗天华;;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束标记——语篇分析和语法学的一个接口[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邱冬梅;;论言语体裁理论视角下的语篇交际能力培养[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王姝;;也谈“V不C”结构的语法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颜力涛;姚海萍;谢晓明;谢静;;几类特殊位置上的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7 颜力涛;;复合被字句中的“所”与“给”及相关的焦点标记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颜力涛;殷树林;赵春利;姚海萍;;汉语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中各类副词使用频率的计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德岁;张雪涛;;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林忠;;汉语句子的形态标记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冰咏;高中语文语体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晓琼;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语体分布情况的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国松;双音形容词内部的句法功能一致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衡;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思;“在X上/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孟祥尧;语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丛林;现代汉语“对NP的VP”结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琦;汉语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初探[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磊;“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李;“本X”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张伯江;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6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7 莫彭龄 ,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张会森;作为语言学家的巴赫金[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9 徐赳赳;《汉语话语语法》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10 刘大为;语体是言语行为的类型[J];修辞学习;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1808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8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