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何谓北京话的“基本音”

发布时间:2018-05-01 21:16

  本文选题:北京话 + 基本音 ; 参考:《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丁邦新(2008)提出的判断北京话的基本音的研究方法。丁氏提出的研究方法不能全面地探讨北京话多层的文读音的历史和地域的来源,他所说的无文白异读的中古-k尾的入声字的文读音存有异读,也有的有白读音,只是在文白异读竞争的过程中,白读音被文读音排挤掉了。本文参照十九世纪中期和末期西方人士编撰的罗马字官话著作拼写的北京话音系,发现北京话的文读音有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读韵母的变体,中古宕江梗曾通五摄的入声字在北京话最早形成的文读韵母的语音层次和宋元的权威方言即汴洛方言在语音上有严整的对应关系,北京话的读书音的异源层次是来源于汴洛方言,属于外来的语音成分。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judging the basic pronunciation of Beijing dialect put forward by Ding Bangxin 2008. Ding's research method cannot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regional origin of the multilayered pronunciation of the Beijing dialect. He said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entered into the middle ancient -k tail without the text and white pronunciation, and some also have the white pronunciation. It is only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that white pronunciation is squeezed out by text pronunciation. Referring to the Beijing phonetic system of Roman Mandarin written by Western schola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variations of the vowe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phonological levels of the vowels of Wen and Yu, which were the earliest formed in Beijing dialec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Bianluo dialect, the authoritative dialect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at is, Bianluo dia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reading sounds of Beijing dialect comes from Bianluo dialect and belongs to foreign phonetic elements.
【作者单位】: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外文系;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忠敏;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5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潮;衡山方言“夹山腔”语音过渡性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龙薇娜;绥宁湘语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谷素萍;宁乡花明楼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萍;四川仪陇(新城)“永州话”语音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贝先明;浏阳境内湘语、赣语的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纯梅;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丘冬;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先锋;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和永丰镇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蓓蓓;隆回县桃洪镇话和六都寨话的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兰花;岳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津;乡宁方言的文白异读[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瑞明;;杭州方言里儿尾的发音[J];方言;1989年03期

2 赵书;北京话中的两句满语[J];满族研究;1992年03期

3 李凤莲;;莫名其妙的“买单”[J];教师博览;1996年07期

4 杜依倩;;海口方言音系与北京音系的比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贵生;;凉州方言声韵调及其与中古音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恩圩;;关于北京话中“您“的复数[J];辞书研究;1989年06期

7 郭沈青;北京话语讳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8 张 蕾;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再认识——兼评《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高晓虹;刘淑学;;《语言自迩集》中的入声字读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10 王为民;;米道斯拼音方案对威妥玛拼音方案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王俊霞;王恩建;;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语的注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时秀娟;肖媛;;天津话响音的鼻化度考察[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效师;渐行渐远的老北京话[N];文汇报;2011年

2 玉蛟龙;北京话 是否还有明天[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国昌;北京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孙曼均;京味俚语透视北京人心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6 柳霞;中国古代的“普通话”[N];光明日报;2006年

7 李志江;海峡两岸汉语语音规范的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王继如;“恪”字究竟怎么读[N];光明日报;2007年

9 王继如;“恪”字读音的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方平 何映宇;方言,存在与消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世s,

本文编号:183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3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