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5-02 03:53

  本文选题:譬喻经 + 百喻经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2年02期


【摘要】:汉译佛经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别,譬喻经是汉译佛经中比较典型的叙事文体。完整形式的譬喻经的语篇结构由寓题、寓体与寓意三个部分组成。寓题具有称说故事、提示话题与突显文体类别等三项功能。寓体中的行为主体绝大多数由存现式复句引入,主要话题都涉及人或事物,代词回指是一种有效衔接方式。譬喻经常使用总体认同连接成分充当譬喻故事的结束标记,连接寓体与寓意两个部分。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stylistic differences in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such as Yu Sutra is a typical narrative style in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textu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te metaphorical sutra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topic, the body and the meaning. There are three functions: saying story, indicating topic and highlighting stylistic category. The majority of the behavior subjects in the implicative body are introduced by existential compound sentences, the main topics are related to people or things, pronoun anaphora is an effective cohesive way. Metaphor, for example, often uses the general identity link as the closing mark of the parable story, connecting the body and the meaning.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
【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的全额资助,项目编号为GR F/HKIED844710
【分类号】:H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清清;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史金生;传信语气词“的”“了”“呢”的共现顺序[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2 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3 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4 李晋霞;论“语法规范”的领域性、动态性、谨慎性与着力点[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5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6 陶红印;;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7 陶红印;;口语研究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8 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在北京地区主要报章中使用情况调查[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敬美;;韩、中汉语使用者在“这—”、“那—”使用上的异同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长虹;高中口语教学目标体系试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镇华;商业杂志消费品广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刘丽宁;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莹;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中高级听力教学模式初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利峰;现代汉语双音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的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海霞;“把”字句在现代汉语篇章中的使用情况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方;艺术语体和科技语体方位词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李怡宁;现代汉语副词在口语中句法实现灵活性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乐耀;现代汉语语篇话题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杰;现代汉语“幸亏”类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薛克翘;;《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伯江;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6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7 陈筱芳;中国传统报应观与佛教果报观的差异及文化根源[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8 王平;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焦亚璐;佛经翻译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渊源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10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正q,

本文编号:183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3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