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4 11:51

  本文选题:文本 + 全文本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讨论文本的边界,指出有大量伴随文本会进入符号文本,实际上一旦离开文学范围,进入多媒介符号文本的讨论,文本的边界就变动不居:某些成分散在四周,也有不少成分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建议把这种现象称为"全文本"。而文本的边界划定,直接影响隐含作者的产生:不仅是小说和电影可以有隐含作者,所有的符号文本,普遍都有一个隐含作者体现其意义与价值观。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oundary of the text, and points ou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accompanying texts will enter the symbolic text. In fact, once the text leaves the scope of literature and enters the discussion of the multi-medium symbolic text, the boundary of the text will not change: some forms are scattered around. There are also many elements that 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tex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full text". The boundary demarcation of the text directly affects the generation of the implied author: not only the novel and the film can have the implied author, but also all the symbolic texts, there is an implied author to embody its meaning and valu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小莉;;“冤家”姊妹篇中的“孪生隐含作者”——《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与《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中声音的权力[J];国外文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善明;;图像修辞与意识形态的超越——罗兰·巴特摄影图像理论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2 马蕾;;想象的大学——中美大学文化的图像符号学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3 杨健;;新闻摄影的艺术化趋势解读——以近年荷赛获奖作品为考察对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李晶;;消费时代的广告符号研究——以一则香水广告为例[J];大舞台;2011年10期

5 韩凝玉;赵军;张哲;;景观与景观的反射:真实与虚拟的景观游戏[J];建筑与文化;2010年06期

6 唐小娟;;新文类的互文策略[J];理论界;2010年02期

7 张一骢;;从史进的消失浅谈《水浒传》叙事的“散点透视”[J];芒种;2012年12期

8 石珩伯;;杰夫·沃尔和王庆松的观念摄影艺术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2年06期

9 李拓;;罗兰·巴特的日常生活理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一骢;;简评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墨研;;赋格的狂欢——叶维廉《赋格》分析[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潘源;影视艺术传播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张曙光;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梅;重写与颠覆[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炯;光晕消失:洛丽塔小说形象与视觉化形象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浩;秦皇岛市户外广告形态设计模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郭毓红;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真实”的消逝与重建[D];延边大学;2007年

5 华国栋;<流浪北京>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月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生产机制和精神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立勇;物性的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张二平;图片新闻的互文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莉;多维的叙事—绘本设计的时空维度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春霞;;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伦理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何彬;女作家小说中叙事距离的模糊性[J];当代文坛;2003年01期

3 刘艳;;论小说叙事作品中隐含作者的双重功能[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熊华勇;;《伤逝》的叙述者[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乔国强;;“隐含作者”新解[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周晓梅;吕俊;;译者——与隐含作者心灵契合的隐含读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陈蕾;;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亢淑平;;“第二作者”的诞生与叙述交流模式的改进[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柯英;;编码与解码游戏——《恩主》的隐含作者问题[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10 钟诗莲;《百合花》的叙事模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尧强;冯建华;周立柱;;基于XML的全文本维护的信息收集[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2年

2 郭宝亮;;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效应[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张俊;;谐音双关的符号学阐释[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郭鸿;;对符号学的回顾和展望—论符号学的性质、范围和方法[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周春英;;巴人小说叙述技法浅探[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8 谭东风;罗爱民;任义广;杨耀华;;基于符号学的人、机交互参考模型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胡壮麟;;计算(机)符号学[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卢巧丹;;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暗恋桃花源》全文本大陆首度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张智庭;走进“符号学”领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贾戴;民族文化的符号学阐释与解读[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5 白丽梅;民俗的符号学诠释[N];光明日报;2004年

6 王m樅,

本文编号:1842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42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