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泰国学习者动词拷贝结构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04:32

  本文选题:动词拷贝结构 + 二语习得 ; 参考:《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动词拷贝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本文试图把动词拷贝结构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去研究。我们在泰国对汉语学习者做了一项测试,测试表明,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动词拷贝结构习得效果与其是否进行了动词拷贝结构的学习无关,而是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时间长短有关。学习汉语时间越长的学习者,动词拷贝结构的习得效果越好;学习汉语时间越短的学习者,动词拷贝结构的习得效果越差。同时我们从该项测试中还得到了一些偏误,我们对这些偏误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将研究的结论用于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指导上。本文共六章: 第一章,本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语料说明。 第二章,本章按照研究发展的线索,把半个世纪的动词拷贝结构的研究分为三大阶段:1957年—1986年阶段、1988年—1997年阶段、1996年—2010年阶段。 第三章,本章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付云华(2008)的语法等级切分,设计了一项动词拷贝结构的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我们排列出了动词拷贝结构的自然习得顺序。 第四章,本章把从测试中得到的动词拷贝结构的偏误进行分析,把动词拷贝结构的偏误分为两大类:局部性偏误和全局性偏误。并推测了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五章,通过得到的动词拷贝结构习得顺序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一些指导。我们回答了怎么进行动词拷贝结构的教学安排,并根据《汉语301句》某一课设计了教案。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Abstract]:The verb copy structure is a special syntactic structure in Chines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in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field. We have done a test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in Thailand.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acquisition effect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of the learner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is carried out. The learning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learning time of the learners. The longer the Chinese learners learn Chinese, the better the acquisition effect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the less the learners with the shorter Chinese time, the worse the acquisition effect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We have analyzed these errors. Finally, we appl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o the instruction of Chinese as the teaching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ha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topic,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rpus.
In the second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clue of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divides the study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of the half century into three stages: from 1957 to 1986, from 1988 to 1997, and in 1996 2010 stag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is chapter, based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Fu Yunhua (2008)'s grammatical grade segmentation, designed a verb copy structure test, and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we arranged the 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errors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obtained from the test, and divides the errors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the local error and the global error.
In the fifth chapter, we give some guidance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acquired sequence of Verb Copying structure. We answered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of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and designed the teach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301 sentence.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full text, and explain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ies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恺;;英汉动词的矢量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2期

2 李人鉴;;试论“使”字句和“把”字句(续)[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赵楠;;韩礼德动词词组的不足[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游红明;;韩国学生动词词组习得偏误分析之一——动词本身的偏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5 赖鹏;;汉语能愿动词语际迁移偏误生成原因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6 萧泰芳;;“所+介词+动词”结构略说[J];语文研究;1988年01期

7 唐伟胜,唐正坤,李智;中国学生英语代词使用倾向调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彭宣维;动词词组的连带范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建高;;有无介词意不同[J];初中生必读;2005年Z1期

10 杨光辉;;英语被动语态的习得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喜童;;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6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解迎刚;王志良;;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傅文录;;火神派学习三点体会[A];2009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9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翠玲;安静;郭晓暹;李佳美;杨雯;;运用“模因论”培养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尝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文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本报记者  钟伟;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兴化市陈堡镇初级中学 马永成;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8 记者 沈祖芸;“随身大学”培养数万“当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方国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天津复兴中学 吴奇;培养聪明的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洪薇;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符存;中国学习者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柳燕;交替传译学习者英语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航;泰国学习者动词拷贝结构习得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立广;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关系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田久乐;数字化终身学习中基于学习者兴趣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林林;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偏好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6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46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