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5-05 17:27

  本文选题:赞宁 + 唐宋佛经汉译 ; 参考:《外语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赞宁《宋高僧传》卷三中的翻译理论总结,应该被看作彦琮对隋代及之前翻译理论的总结和玄奘开启唐代翻译盛世理论主张之后,对自义净以降的唐宋佛经翻译高峰期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因此是整个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有机组成的后一部分即第三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赞宁的总结具有继承和完善意识。本文依据赞宁所言证明了这一判断,涉及六个方面,即:体系独立意识,对语言的认识,翻译语言折中论,对译场所展示的翻译过程的认识,北宋初期翻译的特点,译者风格问题。
[Abstract]:The summa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Zanning's Biography of the High Monks of Song Dynasty should be regarded as Yan Cong's summing up of the Sui Dynasty and its prev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Xuanzang's ope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translation theory. It is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summary of the peak period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ranslatio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o it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main bod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translation system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nto Chinese. In this sense, Zanning's summary has the consciousness of inheritance and perfection. This paper proves this judgment according to Zanning, which involves six aspects: the consciousness of system independ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the theory of the compromise of the translation langu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displayed in the translation sit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translator's styl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佛经汉译的译论体系”(批准号:12ZS045)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冬晴;余慧;;盘龙山与汉、藏佛教的普贤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邹燕凌;;试论佛教梵呗的产生[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张允;杨家勤;;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张阳;龚昭;;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王洁;;龙门刻经洞窟及库藏经幢的调查[A];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下)——2002年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4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僧官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泉,程群;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J];法音;1998年03期

2 戴桂珍;译者风格的生动对照——朱自清《匆匆》的两种英译文对比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弓;唐代译场的儒臣参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邵璐;中国佛经译场的回顾及其对当今佛籍整理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赵巍,孙迎春;个人方言与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6 郑延国;合译:佛经翻译的一大特色[J];现代外语;1995年04期

7 王军;学习“《红楼梦》翻译艺术与译者风格”课程的心得体会[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8 张静;;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风格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李德山,金敏求;中国古代佛经的来源及其翻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6期

10 刘桂杰;程淑丽;;为译者正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吕o,

本文编号:1848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48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