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
本文选题:城市化 + 语言认同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is a process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 and then to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hich is a basic mod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nguage ecology.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urbanization, how to synchronize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harmony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personal life, but also a national strategic ev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chieve language harmon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harmony between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urban language, harmony between language identity and urban language, and harmony between language ecology and urban languag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浙江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语委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YB125-5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叶,赵应吉;句法象似性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谢辉;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英语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徐艳;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赵贤德;字母词的滥用及其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温珍琴;网络交际语言的特征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杨大方;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屈哨兵;“着”与相关被动标记的共现数目、类型及成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吉生;从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英语的词根词缀看不同的思维形式[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9 彭文钊;试论语言文化信息单位及其语义结构完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刚;语调哲学:一种新型的话语哲学[J];江海学刊;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李响;英汉表现法差异对中学生英语读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红蕾;俄罗斯民族的情感性在俄语某些语法范畴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珞翰;中小学文学教育问题初探——兼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梅珍;回头看与向前看[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熊英;土家语衰落趋势刍论[D];广西大学;2005年
8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任华东;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向琼;品牌名称的偏离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嘉安;徐江;易虹;;中国城市化的第四波[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2 黄知常;语用生态文明意义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钱乃荣;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晓丽;;浅谈中西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共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郑素娟;;个案研究:夫妻间的语言认同[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5期
3 曹文;;模因化之后的取舍:网络中的语言认同——从“门”字语言谈起[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4 樊中元;;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年10期
5 余志鸿;;语言观和方法论[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6 黄亚平;刘晓宁;;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玲;;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以厦门、南京、阜阳三个“言语社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莫红霞;;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研究——以杭州市农民工为调查样本[J];文教资料;2010年14期
10 王玲;;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杨红;语言生活问题:解决胜于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丽娟;语言多样性的生态语言学角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7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5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