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调的种类
本文选题:降调 + 声调 ; 参考:《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降调是声调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拱形,可对它的区别性类型从未有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调域、长度、高度、拱度四参数声调模型来考察降调类型。首先提出一个"纯低调"的调型概念,涵盖低降、低平、低凹、低升、嘎裂凹调等以[+low]为区别特征的拱形。然后辨认出六型出现在中域的降调拱形:高降、低降、微降、短降、高弯降和低凸降。其中四型还出现于低域:弛声高长凸降(弯降变体)、弛声低短凸降、弛声低降、嘎裂高降。用于区分降调的区别特征有五对:调域[±RgM],拱度[±直],长度[±长],高度[±高],再拱度[±斜]。单域中最多三个降调,双域中可有四个降调。
[Abstract]:Tone lowering is the most common arch in ton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four parameter tone model of tone domain, length, height and arch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one type. First, a concept of "pure low-key" modulation is proposed, which covers the arches characterized by [low], low fall, low level, low concave, low rise, low crevice concave and so on. Then identify the six-type descending arches that appear in the middle region: high, low, low, short, high and low. Four of them also appear in the low field: the sound is high and the long convex is falling (bending variant), the sound is low, the sound is low, and the crack is high. There are five pairs of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lowering tone: modulation domain [卤RgM], arch [卤straight], length [卤length], height [卤high], and rearch [卤oblique]. There are up to three tones in a single domain and four in two domains.
【作者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基金】:香港研资局General Research Fund(HKUST 644509)
【分类号】:H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麦耘;;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朱晓农;龙从军;;弛化:佤语松音节中的元音[J];民族语文;2009年02期
3 朱晓农;刘劲荣;洪英;;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J];民族语文;2011年03期
4 朱晓农;焦磊;严至诚;洪英;;入声演化三途[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5 金健;施其生;;汕头谷饶方言多个降调的声学分析和感知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耘;;广西八步鹅塘“八都话”音系[J];方言;2008年01期
2 朱晓农;关英伟;;桂北全州文桥土话音节的四分发声活动——兼论自发内爆音[J];方言;2010年04期
3 施俊;;浙江义乌方言入声舒化探析[J];方言;2012年01期
4 黄双进;;桂南平话入声的实验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5 章婷;朱晓农;;苏北连云港方言的三域声调系统——普通发声态与张声、嘎裂声[J];方言;2012年03期
6 杨波;姚彦琳;;佤语马散土语元音松紧对立的声学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沈向荣;刘博;;汉藏语中的塞尾爆破现象[J];民族语文;2010年01期
8 朱晓农;刘劲荣;洪英;;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J];民族语文;2011年03期
9 朱晓农;石德富;韦名应;;鱼粮苗语六平调和三域六度标调制[J];民族语文;2012年04期
10 陈_g;;焦作获济小片方言的声调格局和入声演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吐尔逊·卡得;维吾尔语柯坪土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尹巧云;德昂语长短元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春梅;广西平南(官成)话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春风;邦朵拉祜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法强;中古入声在方言中的舒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俊;义乌方言声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黄双进;桂北平话古入声韵的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中易;;论“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论之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2004年03期
4 张秀珍;;贺州灵凤都话同音字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5 麦耘;;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赵宏;浅谈汉语入声韵塞音尾消失的原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俞允海;德清话声韵调之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李星辉;;论湘语入声的发展轨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戴庆厦;;我国藏缅语族松紧元音来源初探[J];民族语文;1979年01期
10 金有景;;拉祜语的紧元音[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慧颖;英语语调及其结构和分类[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2 瞿艳丽;英语基本语调及其用法分析[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3 关晓兰;汉、英语调的异同[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4 冯生瑜;;英语语调的特殊用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徐平;;升调和降调[J];阅读;2007年01期
6 郭洋;;英语语调及其结构和分类[J];魅力中国;2009年12期
7 ;《实用英语语音》学习重点及自测题[J];湖北电大学刊;1995年07期
8 连子怡;邢晓芳;;古稀之年沪上办独唱音乐会 刘秉义:不假唱不降调[J];北方音乐;2006年03期
9 吴勤干;;英语语调的妙用[J];初中生;2006年ZB期
10 朱晓农;焦磊;严至诚;洪英;;入声演化三途[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浩明;国际利率将奏“降调”[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2 王建康;农药市场销售逐年下降调整品种结构势在必行[N];中国特产报;2001年
3 晓徐;组合化:打开家电新空间[N];中国质量报;2000年
,本文编号:1865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