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从“鸡吃了”谈起
本文选题:句法歧义 + “被”字句 ; 参考:《语言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从句法层面上说,"被"字句去掉"被"字短语以后剩下的部分依然表示被动。以此为基点,讨论了有关汉语"被"字句的一些问题:"被"是介词;"被"字句是被动句;"被"字句是移位得来的;移位不是形态驱动,而是语序驱动;保留宾语的深层结构是双宾语等。
[Abstract]:Syntactically, the rest of the phrase "be" is still passive. Based on this, some problems about Chinese "Bei" sentence are discussed: "Bei" is a preposition, "Bei" is a passive sentence, "Bei" is a shift, shift is not morphologically driven, but word order driven; The deep structure of retaining object is double objec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3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4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5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6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7 汪国胜;大冶方言的双宾句[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8 汪化云;“句法向”对“语义价”的反作用——以黄冈方言双宾句为例[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方勇;王优;;两种领有名词移位句式中动词的语法和语义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周莹;;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7 刘红妮;;“枕边风”的语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刘金艳;;英汉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蒋于花;;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J];大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杉村博文;;论“话题化”[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的三个句法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杰;;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丁加勇;;隆回湘语双宾句句式研究[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叶林;;邵阳方言特殊双宾句S+V+O_直+O_间[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6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芬;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诸峗;双及物构式的转喻认知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赵芙蓉;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双及物构式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程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框架下被字句把字句句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段沫;“A+复趋”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3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4 汪化云;黄冈方言中的类双宾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6 邵敬敏;“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7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8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9 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10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生;;“两夫妻”与“夫妻两个”[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2 张岩;;新式“被”字句的语言偏离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3 段力;;小议汉日被动句差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郑美霞;何帆;;复制理论与英语中的空语类[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会青;;浅谈“被×”格式[J];学周刊;2011年06期
6 李玲;;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7 梅明玉;;文学翻译中语序的比较研究和功能重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黄彩霞;何京玉;;现代日语中的四隅方位词[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利;;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英语汉译中的语序变化——以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为例[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10 刘佳;;汉英互译的双向理解和完美表达[J];学理论;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陈志云;;《管子》被动句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建君;;论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晓艳;;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安跃;朱大铭;尹晓;;基因组对分算法快速计算[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尹定邦;;设计移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桂峰;移位争先[N];中国邮政报;2000年
2 于长江;5W1H+简洁+语序+具体+通俗=找准销售点[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吕平安;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移位思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官员 翟华;中国“被强大”了吗?[N];新华日报;2009年
6 单士兵;告别2009 期待送走“被时代”[N];潮州日报;2010年
7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和谐中国要拆除“社会墙”[N];人民日报;2010年
9 肖贵洞;通过书面语言,,确认近现代文献中的赝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孟洪喜;抓安全不可忽视“细节”[N];解放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3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国军;前交叉韧带断裂对外侧半月板影响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琳娜;现代汉语“被”字句状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的生成句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靳英林;领属性名词短语整体移位和部分移位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薛姗;泰国留学生“被”字句习得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毕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被”字句的语义语用特征[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桂孟秋;基于“小三角”理论的“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远;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被”字句教学问题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崔美淑;韩国学生“被”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案[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朴恩枝;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被”字句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8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