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格式塔组合性视角下的话语意义建构与认知

发布时间:2018-05-11 22:37

  本文选题:格式塔 + 组合性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将话语的整体意义和组合成分的部分意义建构纳入考究范畴,从格式塔组合性的研究角度提出一种应用于话语意义加工的建构模式。认为对于话语意义生成的理解和认知在于如何对话语成分进行层级加工和分析。话语意义处理过程中的话语单位加工序列并不与其在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形成线性对应,而是通过一种复杂的机制获得加工处理。因此,对话语意义的把握需要对其构成单位在意义建构中与话语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并构建一个对话语成分感知的互动支配空间。
[Abstract]:This paper brings the whole meaning of dis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 meaning of composition component into the study category, and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mode applied to the processing of discourse meaning from the angle of Gestalt combin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utterance meaning formation lies in the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discourse components. The processing sequence of discourse units in the process of discourse meaning processing does not linearly correspond to the sequence of discourse units appearing in the text, but obtains processing through a complex mechanism. Therefore, the grasp of discourse meaning need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constituent units and the discourse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and to construct an interactive dominating space for the perception of discourse components.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基金】: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语言的博弈:零度偏离理据研究”(项目编号:2012WYXM0033) 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项目“基于自然语料的语言零度偏离研究”(项目编号:XB1318)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张莉;;言语实践中话语意义建构原则探究[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3 张廷国,陈忠华;认知科学对话语分析学科的本体论渗透[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4 赵玉荣;;自然会话叙事中话语意义的建构与认知过程[J];外语教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畅;;古诗歌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过程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许群爱;康灿辉;;概念整合理论对《围城》中新奇隐喻的阐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沛;;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之比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李莉;;《古诗十九首》中的隐喻解读[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5 朱怡;;语篇分析中情景语境的隐喻解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善芳;概念合成理论与虚幻思维空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凤阁;;探析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俞建梁;黄和斌;;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述评[J];英语研究;2006年02期

9 彭姿;;论言语幽默的不可致笑性——矛盾力量[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于复玲;;概念合成理论与言语行为转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屈卫国;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娜;意义构建中的概念转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梅梅;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OVER,,ABOVE和ON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闫璐璐;多义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欣欣;英汉新词语的认知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8 章艾霞;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阐释美国情景喜剧《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D];西南大学;2011年

9 苗田田;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冷笑话幽默[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梁玉国;移就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佩雯;;叙述体裁概念意义个案研究:语篇语义学视角[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2 周晓岩;孙洪丽;徐涛;;论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3 冉永平;语用意义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雪妹;;浅析“说话者意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君红;;论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解释功能[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3期

3 张治英!421001;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话语意义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0年03期

4 刘艳芳;;语境对交际话语意思的制约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彭晓兰,彭霞;认知语境与话语意义推导[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美玮;;如何对话语意义进行推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周秀敏;;禁忌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杜}璷

本文编号:1875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75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