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位移表达的空间和视觉体验阐释
本文选题:虚拟位移 + 视觉体验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2年02期
【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观,探讨延伸路径类和相对框架路径类虚拟位移表达产生的空间和视觉感知体验。研究发现,虚拟位移表达的产生和人们的身体经验有直接关系,它存在于人类认知系统的各个层面。虚拟位移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人类语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同时肯定了人在意义构建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融合了人的视觉经验和百科知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Abstract]: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experienti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ce and visual perception experience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expression of extended path class and relative frame path class.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human body experience and exists in all levels of human cognitive system. On the one hand, the phenomenon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illustrate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of human langu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affirms the subjective active role of hum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It combines human visual experience with 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is the unity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为:10YJC740009)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虚拟位移表达的体验性认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铃木裕文;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亚培;;范围占有路线表达的认知分析(英文)[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2 李亚培;;英汉虚构位移结构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义娜;;主观位移结构的位移表征——从英汉对比的角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李秋杨;;“以动写静”——虚拟位移事件的主观性体验[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5 黄蓓;;顺序扫描与总体扫描:虚设的二元对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李秋杨;陈晨;;汉英虚拟位移表达的体验性认知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7 李亚培;;虚构位移结构的类型学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陶竹;毛澄怡;;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莉;汉语虚动句及其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2 曾静;;界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与用户心理——以QQ聊天工具的优劣为例分析软件界面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9期
3 万_g吉;;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体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4 常琅;王文峰;许学深;;陕北民歌重叠象似的认知理据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赵芬;白佳佳;;丁玲笔下的上海空间书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罗锡英;;试论《变形记》的空间叙事[J];作家;2011年16期
7 李婕;;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朱丹;;建筑视觉形象在信息交流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9 杭春晓;;不像“中国画”,又有什么关系——曾健勇水墨人物记[J];中国艺术;2011年02期
10 崔轩成;;转角遇见——论公交新媒体[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海龙;;观察得深些、细些——略论克服画报专题摄影中的“概念化”[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2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陶孝云;;麦克道尔的经验论及其形上结论[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熊学亮;;跨文化交际中的参数化现象[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郝娟;;测量的优化与数据分析质量的提高[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解春红;邵洁;秦玉峰;杨建滨;王艳霞;李荣;赵正言;;威廉斯综合征的执行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8 李邦禹;;提高表演艺术水平刻不容缓[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鲍志坤;;英汉情感语言表达的结构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鲁功洲;;不可忽视意象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顾新杰;震撼视觉体验[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记者 黄海 本报通讯员 王天威;城乡孩子,,互换空间体验生活[N];南通日报;2010年
3 黄晶琳;电信三雄下半年抢卖3D手机[N];经济日报;2011年
4 周刚;试论“概念化语汇”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单士兵(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城市应走出“概念化比拼”的误区[N];上海科技报;2006年
6 单士兵;城市发展应摆脱“概念化比拼”的束缚[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晓其;概念化,营销层次的分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单士兵;城市发展应走出"概念化比拼"误区[N];华夏时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以科学的量化分析取代概念化争论[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杨海涛;奥运歌曲切忌概念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丁国旗;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敏;自我研究中个体与社会二元紧张的解决路径[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汉语虚动句及其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秦文宝;空间体验与表演空间设计[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3 林海明;英语使役结构:一种“使役链视窗”视角[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雷志斌;转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敏;论转喻的运作机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罗洛;情感隐喻“悲”的概念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恩华;英语空间介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宋欢;在跨域映射下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9 陈志伟;论油画语言与油画风格[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陈露;英汉情感表达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81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8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