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方言小称后缀和小称变调
本文选题:宁德方言 + 闽语 ; 参考:《方言》2012年04期
【摘要】:宁德方言小称后缀有"囝"和"子"。"囝"是方言自源成分,构词能力强,至今仍是能产的小称后缀,主要用于表小。"子"是宁德方言接受强势方言影响的结果,在"囝"的压迫下作为小称后缀已失去活力。小称变调有高平调和高降调两种,主要用于人名、亲属称谓词和儿童语体中,其规律是在原调型的基础上夸张地提高调值幅度上限,表示亲热、娇昵。宁德方言小称后缀和小称变调功能上各有分工。
[Abstract]:Ningde dialect is suffixed with the suffixes of "child" and "Zi". " "it is a native component of the dialect and has strong word-formation ability. It is still a productive suffix, mainly used to show small size." "Zi" is the result of Ningde dialect accepting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dialec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inor tone: Gao Ping and high tone,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personal names, kinship appellations and children's style. The rule is to increase the upper limit of modulation amplitud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one type and to express intimacy and intimacy. Ningde dialect has its own division of labor on the function of minor suffix and minor tonality.
【作者单位】: 福建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宁德方言研究”(项目编号:JA11296S)成果之一
【分类号】:H1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2 陈泽平;;福州话的小称后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邵慧君;万小梅;;江西乐安县万崇话的小称变调[J];方言;2006年04期
4 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四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邹妍;;汉语方言中的“崽”后缀[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4 蒋博;;泰州市区方言的“子”尾词形式及功能[J];大舞台;2010年11期
5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年04期
6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7 唐爱华;安徽宿松方言的变调[J];方言;2005年02期
8 邵宜;;赣语宜丰话词汇变调的类型及其表义功能[J];方言;2006年01期
9 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方言;2006年03期
10 邵慧君;万小梅;;江西乐安县万崇话的小称变调[J];方言;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2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周琴;泗洪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淼;慈溪方言语音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2 张丽珍;方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晓晓;吴语路桥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冬梅;粤北土话小称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付婷;樟树方言的词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兰;湘乡方言中的“子”尾和“唧”尾[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晓丹;汉语祈使句语调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应学凤;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立林;娄底湘语常用后缀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农,夏剑钦;上海音系[J];国外语言学;1996年02期
2 李荣;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79年01期
3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的儿尾[J];方言;1979年03期
4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J];方言;1980年04期
5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二)[J];方言;1981年01期
6 汪平;贵阳方言的语音系统[J];方言;1981年02期
7 叶国泉 ,唐志东;信宜方言的变音[J];方言;1982年01期
8 何伟棠;;广东省增城方言的变调[J];方言;1987年01期
9 周祖瑶;;广西容县方言的小称变音[J];方言;1987年01期
10 颜森;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儿尾[J];方言;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纾;论闽方言及其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杜依倩;;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杜依倩;;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刘晓南;从宋代福建诗人用韵看历史上吴语对闽语的影响[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5 黄典诚;;闽语人字的本字[J];方言;1980年04期
6 刘晓南;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闽语[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7 詹伯慧;;略论闽语研究的“西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JERRY NORMAN;;闽语里的古方言字[J];方言;1983年03期
9 张振兴;汉语方言与沿海经济[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02期
10 郑伟;;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闽关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张嘉星;;《闽语库》的定位、建构与社会效应分析[A];2007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玉璋;;闽北的方言[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5 谢旭慧;程肇基;缪丽s,
本文编号:1902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0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