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新视角:语用法的语法化
本文选题:英汉语 + 语法化 ; 参考:《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摘要】:语法化对比研究有助于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揭示英汉语各自特点和普遍规律,而选取语用法的语法化研究路径更是从言语使用维度拓展对比研究的思路。本研究顺着英汉词语及结构两条脉络,在框架式梳理过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案例,着重探讨操控两种语言语法化的共同语用规律。通过对比,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语用规律,为语法化提供必要条件。
[Abstract]: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is helpful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rul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new perspective, while the approach of grammaticalization research is to expand the thinking of contras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use. The present study follows two strand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 and structures, and selects some cases based on the framing of past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common pragmatic rules of manipulating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two languages. By comparison, we find the pragmatic rules with universal meaning 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grammaticaliza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用法的语法化对比研究”(02BYY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4;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3 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4 黄立鹤;;英语进行体之语用法的语法化探赜[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2期
5 向明友,朱迈青;论言语的社会交际功能——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二[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6 袁晓宁;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用理据及其理解[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7 向明友;;试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法化[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8 唐燕玲;;疑问词的语法化机制和特征[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9 郑银芳;;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黄立鹤;;汉、英完成体标记“有”与HAVE之语法化对比考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高华;;英汉附加问句在会话中的传信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莎;;高校网上“跳蚤市场”销售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顾云青;;运用猜词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吴红;;在语篇教学中加强语用观的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赵杰;郭九林;;从认知角度谈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功能对等[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贺学勤;;论英语语句情状动静态的相对性及其转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U,
本文编号:1929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2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