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抬类词”共时分布的历时考察

发布时间:2018-05-24 19:41

  本文选题:抬类词 + 共时分布 ; 参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表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力举物"义,现代普通话用"抬",方言中还有"扛"和"舁",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从东汉起"舁"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抬"所取代;与"舁"基本同期出现的"扛",历史上很可能是一个南方方言词,元以来也曾北上过,只是清以后逐渐从北方撤出;"抬"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逐渐成为新的通语主导词,"抬"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官话,然后往北往南扩散。
[Abstract]:It means "two or more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to lift things", modern mandarin is used to "lift" and dialects "carry" and "haul". There is a competitive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words in history.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u" was the dominant word in Tongyu, until the Ming Dynasty was replaced by "lift"; and "carrying", which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as "haul", was probably a southern dialect in history, and it had been northward since the Yuan Dynasty. Only after the Qing Dynasty gradually withdraw from the north; "lift" began in the Tang Dynasty, after the Ming Dynasty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ominant word of the Tongyu, "Huai"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the Jiang-Huai Mandarin, and then spread north to the south.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明清汉语基本词的时空演变及其方言地理学研究”(11ZJQN088YB)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兴锋;明代官话基础方言新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2 汤哲声;;历史与记忆:中国吴语小说论[J];文艺研究;2008年01期

3 曾晓渝;;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汪维辉;秋谷裕幸;;汉语“站立”义词的现状与历史[J];中国语文;2010年04期

5 鲁国尧;;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三年历程——“从字缝里看”到“从字面上看”[J];语言科学;2007年02期

6 陈辉;;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明生荣;;论毕节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俞咏梅;汉语的结构模式是形声模式——兼论汉语学字本位理论的语言学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6 陈郁芬;;粤方言与闽、客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异同[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蒋尊国;;关于“阴声韵”“阳声韵”的命名理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俞咏梅;;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前提批判[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士东;;“夫余”与“句丽”语义考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8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葛新;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潇;历史音变中的循环现象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美满;厦门(同安)、沅陵(乡话)、温州、双峰(荷叶)四种方言的语音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丹荣;襄樊方言“给”类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敏;皮日休、陆龟蒙诗文用韵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荀海燕;江苏方言音韵个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聂小站;益阳方言边音声母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黄小平;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焦磊;昆曲音韵与明代官话[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敏;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J];方言;1984年04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林焘;北京官话区的划分[J];方言;1987年03期

4 罗杰瑞,梅祖麟;关于官话方言早期发展的一些想法[J];方言;2004年04期

5 鲁国尧;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6 计翔翔;明末在华天主教士金尼阁事迹考[J];世界历史;1995年01期

7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8 李新魁;;论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音[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9 严修鸿;从南方方言里“肾、醙 、睡”白读音看禅母古读[J];语文研究;2000年04期

10 汪维辉;;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宇;陕北子洲话“的”的用法[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黄芳;;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丁志丛;;论“开/关+NP”的不对称[J];云梦学刊;2006年04期

4 邢相文;;“可”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3期

5 张巍;;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分析[J];唐都学刊;2007年03期

6 龚娜;邹勇明;;“然”的语法化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毛远明;;汉字假借性质之历时考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曹跃香;;从“耍子”到“玩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荣晶;丁崇明;;“A很多”结构的历时考察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扩散[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1期

10 徐天兴;;连词“即使”的历时考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伍巍;;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春;;试析中古-m尾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的不平衡性[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时秀娟;;现代汉语官话方言元音格局的类型及分布[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潇;剑磨八年 璧合中西[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撰文 李奇瑞;婉曲轻柔九江话[N];九江日报;2008年

3 陈宗道;宝应方言里的吃[N];扬州日报;2006年

4 陈婉婉;规范语言文字,你做得怎么样?[N];安徽日报;2008年

5 陈贤庆;从官话到普通话[N];中山日报;2007年

6 吴影 ;吴侬软语[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鞠彩萍;《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荣;面向教育领域的固定短语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航;“把……给VP”句式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婕;“X以”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晶;现代汉语绝对程度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历时考察[D];延边大学;2005年

5 谌金中;“多/少+N”结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芳;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及认知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樊友新;历时视野里的字母词及其研究新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会兰;“从”类介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远明;《五灯会元》量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王媛媛;合成词“真是”的共时历时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0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30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